易界,置顶公众号
专业的并购市场资讯及行业新闻,不容错过
━━━━━
据报道,苹果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公司近日收购了加拿大初创公司DarwinAI,其员工团队的几十人加入苹果的AI部门。
DarwinAI总部位于加拿大,其核心技术和优势之一是利用人工智能理解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针对特定需求和要求的高度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这意味着开发者无需深入了解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而是由平台根据用户定义的需求,在短时间内生成更小、更简化的模型。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技术可能对苹果有所帮助,因为苹果专注于在设备上运行人工智能,而不是完全依赖云端计算。此外,在此次收购交易中,DarwinAI联合创始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系统设计工程系教授Alexander Wong也加入了苹果的AI团队,并担任主管一职。
DarwinAI
经查询公开资料,DarwinAI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Waterloo。DarwinAI公司的两大核心技术分别是在制造过程中检查零部件的AI技术,以及使用机器学习打造更小更高效的AI系统。
加拿大初创公司社区Communitech曾披露,DarwinAI于2020年12月获得融资600万美元,公司成立五年得到的融资合计增至1550万美元。该公司同洛克希德-马丁和英特尔都有合作。
2020年,该公司曾研发了一种AI工具“COVID-Net”,希望帮助指导医疗专业人员有关COVID-19感染的严重程度。DarwinAI的首席执行官SheldonFernandez称,在COVID-Net开源之后,“反应是压倒性的”。
COVID-Net是一个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旨在通过在胸部X光片上识别出该疾病的明显迹象来筛查可疑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正如ZDNet所述,尽管COVID-19可能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感染,但在此之前AI早已被用于分析多种医学状况的图像,包括癌症和眼疾等。
DarwinAI被收购之后,公司官网和社交媒体账户已经下线。数十名DarwinAI的前员工现已加入苹果公司的人工智能部门。DarwinAI的人工智能研究员AlexanderWong现在加入苹果公司AI部门担任董事。
苹果放弃造车,加码AI前景如何
上个月底,苹果公司宣布已经决定取消进行十多年的电动车项目。据悉,造车项目组里的许多员工将被调到由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机器学习和AI部门,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至于团队里的几百名硬件、汽车工程师,则有机会申请到其他项目组工作,但也有被裁员的可能。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毕竟苹果潜心研发十年的项目如此退场,但更令人质疑的是,苹果“壮士断腕”是否就能锁定胜局?毕竟手机界同行已经先发制人,苹果在AI上的脚步已经落后。苹果放弃造车后,节约下来的精力是否能保证AI的成功目前也不确定,毕竟从当下市场格局看,苹果已经落后,一众国产品牌手机纷纷搭载AI大模型,三星也在今年初发布了第一款AI手机,而苹果方面则迟迟不见动作。
实际上,苹果在AI上花的钱已经不少,从2010年收购Siri开始,苹果在十年时间里收购多达30余家AI初创公司,包括Shazam、primeSense、Turi等,自2017年以来,苹果又收购了21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几乎是微软和Meta收购数量的两倍,2021年起,苹果收购的节奏有所放缓,但依旧拿下了CuriousAI、AIMusic等初创企业。
面对来势汹汹的ChatGPT,苹果也有所回应,2023年7月,苹果建立了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Ajax,并推出代号为“苹果GPT”的内部聊天机器人,用于测试Ajax的功能,据悉,苹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上每年花费超10亿美元,即便如此,苹果最快也要等到今年中旬才能在iOS 18上搭载AI。
想摆脱手机领域内卷,“All in AI”的不止苹果一家,但在业内专家看来,即便苹果改弦更张,节省下原定用于造车的资源开发AI,也未必能锁定胜局。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在各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AI手机后,部分消费者感到失望,目前手机的AI功能主要集中在编辑、标记照片、智能修图、文本翻译与转录、视频、图片的捕获与编辑等,这虽然在使用体验上有所提升,但应用范围仍然狭窄,并未迎来预想中颠覆式的创新,而且第三方应用的存在也削弱了手机内置AI的光环。
即便iOS 18搭载AI,其应用范围也大概率局限于上述几项,伯恩斯坦公司分析师指出,苹果对于AI的运用,除了与市面上同行看齐之外,在独特性上,苹果或许还能实现增强版的消息支持和Siri,还有就是将更加紧密、无缝地整合内部程序,以提高iOS系统的便捷性。业内观点认为,若真如此,iPhone在AI时代或许难以明显领先同行,同质化将进一步加剧。
AI道德和安全成为持续讨论的议题
近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份由200多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共同编写的报告,题为《提高先进人工智能安全保障行动计划》。该报告严肃警告称,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可能对人类构成“灭绝级威胁”,并敦促美国政府必须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以应对由此产生的重大国家安全风险。
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当涉及到人工通用智能(AGI)时,其潜在风险更是不可忽视。如果政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阻碍措施,人工智能有可能成为“对人类物种的灭绝级威胁”。
l最先进的AI系统可能被用作武器,造成潜在的、不可逆转的破坏。报告指出,人工智能(AI)和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崛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破坏全球安全,“让人联想到核武器的引入”,在AI方面存在着“军备竞赛”、冲突和“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当的致命事故”的风险。
lAI实验室的安全性也存在隐患。实验室没有足够的控制措施,来防止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失去控制”,其后果可能对全球安全造成“潜在的毁灭性后果”。
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加强对AI发展的限制和监管。具体措施包括要求AI公司在训练新的AI模型时提交申请,并接受政府的审查和监管。此外,政府还应推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可控,并防止其被用于恶意用途。
2023年初,杰弗里·辛顿宣布从谷歌离职,并对AI带来的风险发出警告。他坦言,对毕生所研究的东西感到后悔了,并安慰自己“我不研究别人也会研究”。辛顿曾表示,人工智能在未来30年内导致人类灭绝的可能性为10%。2023年6月,辛顿和其他数十位人工智能行业领袖、学者和其他人签署了一份声明,也表示“降低人工智能带来的灭绝风险应该是全球的优先事项”。
尽管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巨额资产,但全球各大企业也开始越来越担心这项技术蕴含的危险。2023年在耶鲁大学CEO峰会上接受调查的CEO中,42%的人表示,人工智能有可能在5到10年后摧毁人类。
也有乐观的学者表明,人工智能失控不可怕,人工智能投入战争或可减少人类士兵的牺牲,可怕的是人工智能受制于怀揣不同目的的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德和安全将是人工智能发展下全球持续讨论的议题。
(触手可及的全球并购投资交易资讯管家)
热
今日头条资讯
资讯 · 独家情报
无限制查看所有资讯和独家情报
定制化内容 · 资讯
享受订阅服务,定制感兴趣内容
独家定制 · 优质项目
按照需求,一对一定制优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