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在设备新型散热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4-03-18 01:59:45
0

原标题:我国科研团队在设备新型散热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手机电脑、储能电池等器件设备运行过程中,必然伴随发热现象。实现更高效散热,是多个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新型散热机制——薄液膜沸腾研究方面,成功实现了超过2000W/cm²的超高热流密度,刷新国内外目前已知的相关公开纪录,有望进一步提升器件设备散热效果。该成果近日在权威学术期刊《国际传热传质杂志》发表。

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调试薄液膜沸腾实验系统 受访者供图

当前,在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仪器设备不断追求小型化和集成化,单位面积上元器件随之持续增多,这对散热提出更高要求。薄液膜沸腾,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的可实现超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方式,即利用冷却液在热源表面形成的超薄液膜持续沸腾,达到高效散热目的。

“一些电子设备运行时,局部发热量可达1000W/cm²以上,显著高于常压下沸水的热流密度,传统的风冷、液冷等方式无法满足散热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性能的提升。”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该团队成员冼海珍说,“在实验中实现的2000W/cm²热流密度,相当于在1平方米面积上,1万台功率为2千瓦的电热炉同时发热。”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陈林在安装薄液膜沸腾实验样品 受访者供图

华北电力大学杜小泽教授、陈林教授是该团队另两名成员。他们介绍,在取得这一实验突破前,国际上已知的薄液膜沸腾研究的热流密度,难以超过1500W/cm²。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发现,在恒压供液模式下,用于形成薄液膜的实验样品容易破裂失效,但改为步进增压和连续增压供液后,薄液膜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最终突破2000W/cm²。由此成功揭示出,优化供液方式,可有效提升薄液膜沸腾的最终性能。

“也就是说,要渐进式提高供液压力,而非刚开始运行时就保持最高压力。”陈林说,该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后,有望更好保障电子设备、锂电池等的安全性能。

《国际传热传质杂志》审稿人表示,该成果将薄液膜沸腾的热流密度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应对极端散热需求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英伟达回应芯片售罄传闻:可实时... 【CNMO科技消息】近日,有关英伟达高端AI芯片H100/H200供应紧张甚至"售罄"的传闻在市场上...
我国科学家揭示植物基因起源新机...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新基因是通过错误复制、融合或拆分已存在的基因而产生的。然而,我国科学家经过...
Hi财经丨多地竞逐“未来产业”... 来源:海外网 来源:海外网 从AI智能体的迭代升级,到深海探测技术在部分领域领跑,再到新能源汽车的规...
岚图知音上市:卢放自信宣称,打... 在成都车展的前夜,岚图汽车携手华为,正式推出了全新岚图知音,这款家用纯电SUV以20.29万至24....
深圳正在吸引无人机新势力 深圳无人机灯光秀(羊城晚报资料图) 影翎全景无人机 图/受访者...
8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新看点 来源:铜川日报 刚刚过去的8月,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在模型迭代方面继续加速,在应用场景方面更加多...
原创 风... 1. IPO时间表公布,四季度揭晓核心数据 宇树科技于9月2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计划在2025年1...
长川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长川科技(300604)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机构预测iPhone 17系列... 摩根大通公布了苹果iPhone 17系列手机的定价分析,相较于其他机构一致看涨的分析,摩根大通的预测...
视觉中国完成旗下网站AIGC标... 视觉中国宣布已完成旗下网站 vcg.com、cfp.cn 的升级,对所有 AI 生成合成内容依法进行...
2025年智能手表怎么选?这两... 嘿,2025年这科技发展得跟坐火箭似的,智能手表市场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各种功...
从″人工智能+″政策看未来十年... 来源:天舜企业AI智能协同机器人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
谷歌重大胜利!法院裁决不必出售... 美国联邦法官裁决,谷歌可以保留其Chrome浏览器,但将被禁止签署独家合约并必须共享搜索数据。 周二...
玩转中阿博览会:中东大佬来华掘... 来源:@CGTNGlobalBusiness微博 【玩转中阿博览会:中东大佬来华掘金AI】#中阿博览...
大众点评“救火”美团 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当护城河即将被攻破之际,美团又打起了大众点评的主意。 8月23日,大...
AI热潮中美国电力公司也有苦恼... 尽管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关“AI尽头是电力”的说法早已在业内广为流传。不过对于有望在这轮AI热潮...
3.3万吨钢材加工七成由机器人... 8月28日,藻渡水库大坝智慧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对总长94.24公里的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记者 罗...
AI生成内容不得“隐身”传播 本报记者 袁璐 AI生成内容不得“隐身”传播。昨天,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
原创 重... 家人们,最近科学界又有个超级重磅的消息!科学家们搞出了一个新型 AI 模型,居然能精准预测致病基因突...
成研院空天地无人机应急通信系统... 在近日于石河子举行的第二届低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一场关于低空经济及通用航空领域的深度对话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