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I机器人使出王炸 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人形机器人下半场?
机器人大讲堂
2024-03-18 10:54:23
0

原标题:Open AI机器人使出王炸 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人形机器人下半场?

3月13日深夜,Figure AI公司展示了其与 OpenAI合作的首批研究成果,在发布的视频当中,我们可以看到,Figure 01机器人已经可以与人类进行实时对话,并完成复杂的手部抓取与放置操作。

Figure 01的研发进展令人瞩目。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三轮融资,总市值超过20亿美元,创始人Brett Adcock曾被称为马斯克2.0。此前他召集了波士顿动力公司、特斯拉谷歌DeepMind公司和Archer航空公司的一些关键人物,打造世界上第一个商业上可行的通用仿人机器人。

Figure 01最大的技术路线在于其强化学习能力,今年2月Figure AI刚刚与Open AI达成合作,通过GPT 5.0提升Figure 01的智能化交互能力。

Elon Musk手撕Open AI起诉书第一页

本次Figure 01的更新给特斯拉Optimus造成了不小压力,要知道Elon Musk曾手撕Open AI,并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称其违背公司成立时“非营利”的初衷。想要指望Optimus未来接入Open AI怕是不太可能了,截至笔者撰稿时(03.04 10:44 AM),Elon Musk并未对Figure AI的最新进展发表任何观点。

▍两年三轮融资 Figure AI估值已达20亿美元

FigureAI成立于2022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是一家致力于研发自主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初创公司。公司拥有Figure 01双足人形机器人产品,该机器人身高大约170cm,体重60KG,全身拥有41个自由度,可以实现20KG的有效载重,移动速度1.2米/秒,续航可以达到5小时。Figure 01的特别之处在于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完全由AI驱动,在融合AI后,Figure 01就能在无需事先预设程序下完成指定任务,具备一定的泛化学习能力。

2023年10月,Figure AI在youtube平台发布首条Figure 01视频,从视频当中可以看到,该机器人已经能够站立并执行基本的自主任务。年底,Figure 01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已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学习能力。2024年1月,Figure 01通过观察人类动作,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视频学习,能够脱离人为遥控,独立操作冲煮咖啡,甚至咖啡胶囊没有摆正,还能自主修正进行调整。

商业落地方面,在首次曝光Figure 01机器人后的五个月,Figure 01已与宝马斯巴坦堡的工厂合作,进行首批人形机器人试点。该机器人将从“少量工作”开始,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由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将加入更多的制造工作,包括箱子搬运、拾取和放置任务、托盘装载等工作。考核期结束后,未来12-24 个月的时间,Figure 01集成到宝马的制造流程中,包括车身车间、钣金和仓库等工区。

今年2月,Figure AI宣布完成新一轮约6.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7亿元)的融资,用于开发为重复且危险的仓库及零售等工作提供劳动力补充的人形机器人。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英伟达、微软和OpenAI等硅谷科技巨头为Figure AI提供融资支持。融资前Figure AI估值已达20亿美元。

▍Figure 01的野心是训练世界模型 操控十亿单位级别的仿人机器人

Figure 01的运作逻辑为:测试者将机器人摄像头捕捉的图像以及机载麦克风录制的语音中的文本信息,输入至由OpenAI训练具备理解图像与文本的能力多模态模型(VLM)中。由该模型处理对话的整个历史记录,得出语言响应,然后通过文本到语音的方式将其回复给人类。

Figure 01集成摄像头向由Open AI训练的大型视觉语言模型发送数据,而 Figure 自己的神经网络也 "通过机器人上的摄像头以10 Hz的速度采集图像"。此外Open AI还负责理解口语的能力,所有这些涌入的信息都会被 Figure的神经网络转化为"快速、低级、灵巧的机器人动作"。

在演示过程中,Figure 01没有被遥控操作,视频是以实际速度拍摄的。创始人Brett Adcock说:"我们的目标是训练一个世界模型,以操作十亿单位级别的仿人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下半场 商业化落地?算力?我们面临怎样的压力和挑战?

人形机器人已然进入下半场竞赛,其比拼的关键所在,不再聚焦于关节电机、减速器、控制器、这些硬件负荷以及爆发力,因为国内不少人形机器人公司的单项指标已经可以对标欧美头部公司了。国内真正缺少的是商用落地探索以及算力两大方向。

2023年,Agility Robot公司Digit已在亚马逊萨姆纳的BFI1运营中心部署,参与工厂实测。Figure 01已与宝马斯巴坦堡的工厂合作,进行首批人形机器人试点。Apptronik公司旗下的Apollo机器人正在前往NASA执行特殊任务。而国内优必选、乐聚虽然也已进入商业化探索,但从时间上来看,明显落后于欧美企业。可以说商用落地探索就是在不断进行技术纠偏,并且争分夺秒抢时间。未来谁能率先进行批量化投产,谁将率先吃到未来人形机器人赛道万亿市场的红利。

算力是不可抗力因素,受制于全球经济格局与贸易壁垒影响,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很难直接与Open AI合作,所以重担就压在国内大模型企业身上。截至当前,国内主导开发的AI大模型企业已超过168家(数据来源:https://github.com/wgwang/awesome-LLMs-In-China),其中进行通用模型研究的仅为24家,用于科研/医疗/政务/公共服务的模型40家,其他均为商业应用及服务提供。尽管研发企业多,但真正能够与Open AI匹敌的竞争对手还未出现。大模型算力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下半场卡脖子的问题。

▍结语与未来

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奇点将至,市场会呈现出更加明显的马太效应。未来决定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关键,一个是机器人成本,另一个则是智能化程度。我们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以及产业链制造优势。但在模型算力、人才以及数据储备方面明显落后美国,想要弯道超车存在一定难度。人形机器人下半场,当AI以指数级的迭代速度成长,似乎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界顶尖青年科学家9月20日齐... 江北新区供图 诺贝尔奖得主、境内外院士、世界著名青年科学家……9月20日,来自全世界的一众“科技大咖...
iPhone 17支持全新快充... 📱 独家|iPhone 17 支持 AVS 充电协议 📧 电信、移动回应 iPhone Air 仅支...
中国科技馆携手百度构建科普新生... 在我国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期间,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科普融合的盛会——WAVE Summit 2025深...
影石和大疆对垒:一场互为镜像的...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原创ⓒ科技新知 前沿科技组 作者丨思原 编辑丨茯神,九黎 2025年柏林IF...
晚报 | 9月11日主题前瞻 明日主题前瞻 1、海洋经济 |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期,多地召开会议部署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海洋产业,...
共享单车自动落锁致用户受伤,多... 近日,“共享单车自动落锁致女子受伤”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据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报道,今年8月底,马女士...
3项技术装备入选能源领域首台(... (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3项技术装备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本报讯(王宁...
原创 外... 导语:烧钱百亿,京东、阿里、美团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战果 9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王秋苹表示,...
构建菁彩Vivid技术生态,四... 在中宣部指导下,根据电影局工作部署,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电科所”)、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
早报|独家解析 iPhone ... 独家|iPhone 17 支持 AVS 充电协议 电信、移动回应 iPhone Air 仅支持 e...
原创 苹... 家人们,今天这股市可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别的股票都涨势一片大好,苹果股价却逆势下跌,直接跌超 3%,太...
质量好的小程序商城哪家靠谱 质量好的小程序商城哪家靠谱:专业选择指南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小程序商城已成为企业拓展线上业务的重...
全球首富,短暂换人 中新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当地时间10日上午,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
津企闪耀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 近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作为天津港保税区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代表,飞马...
苹果新品发布带火二手市场 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召开2025年秋季新品发布会。iPho...
中国气象局与华为举行工作会谈,... IT之家 9 月 10 日消息,据中国气象局官方公众号,9 月 10 日,中国气象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
力箭二号火箭预计2025年4季...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广州摄影报道 9月9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商业航天公司中科宇航在广州举办的发布会上获...
经济日报:百亿补贴能否买回“消... 效率若不能服务于人,再高的订单量也堆不出忠诚,再智能的算法也算不出信任。每一个“消失的蛋糕”,都可能...
多维综合可视化管控系统 在园区运营管理愈发精细化、智能化的当下,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信息分散、协同不足、决策滞后等问题,已难以...
内蒙古高性能钕铁硼制备技术取得...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包头9月10日电 (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张玉超) 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