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投资,非常关注一把手。”
文 | 智库君
今晚,小米SU7真的要来了。
这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次创业,也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战的开篇。
自去年底亮相后,关于小米SU7的定价问题,网络上讨论层出不穷,但雷军明确表态——不会是9.9万元、不会是14.9万元、不会是19.9万元,“确实有点贵,但会贵得有理由。”
雷军此前也曾暗示过小米SU7的价格区间,称SU7标准版远超特斯拉Model 3,用料扎实。
然而,雷军“泼天”的流量,随着SU7价格的公布,是否会被“反噬”?因为热度如此之高,米粉一旦失望,反弹力也会很大。
拷问雷军和小米造车,近期智库君对话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作为一位资深的汽车投资人,听听他如何看待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
核心观点:
智库君:小米汽车马上就要公布售价了,您觉得怎样的价格区间比较合理?爆款可能性多大?
余宁:价格区间在二十万到三十万比较合理。按照小米的配置,零部件Bom的成本,加上制造成本,应该不到20万,如果开始不计较毛利,以占领市场为目标,可以做到20万以内的价格区间。
我们看到今年3月21日,国内最大的苹果静安店开业,粉丝排起了长队,排队最长的粉丝排了五天以上。同样,小米在国内有众多的粉丝,在性价比合理范围内,大概率可能出现爆款。但是汽车行业有个规律,一款车能否持续大卖,关键看6个月以后的销量,可否维持或者继续销量增长,造一款好卖的车,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太多了。
智库君:随着雷军的加盟,未来新势力格局会怎样变化?头部三家还是蔚小理吗?
余宁:2014年特斯拉来到中国,同期中国的新势力初次登上历史舞台,到今天已经有十年了,新势力慢慢变成了中年势力。2021年以后,华为问界,小米汽车,吉利极氪,路特斯等品牌,纷纷横空出世,构成新造车第二波,主要特点是脱胎于科技巨头或者产业巨头,可以称为新实力。
新汽车已经从传统的机械产品,转型到越来越像电子产品,整车研发周期不断缩短,芯片指数级增加,软件定义汽车。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背景就是To C端的智能硬件,互联网造车熟悉的东西,科技巨头非常善长,比如用户企业,市场传播,创始人带货,科技感占领心智,酷炫的造型等等,互联网不擅长的硬件研发,供应链,制造工艺等,科技巨头也非常熟悉。
在这种趋势下,科技巨头孵化的新实力车企对传统新势力构成很大威胁。同时,完成了智能电动化转型的几家传统产业巨头,包括吉利,比亚迪,长安,广汽等,2023年以来,起势越来越猛,对新势力的发展空间,一样会造成巨大的挤压。不过整个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还在提高,尽管面对竞争日趋惨烈,市占率会向头部车企集中,相信头部的传统新势力仍将有生存空间。
智库君:小米汽车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最大的硬伤是什么?
余宁:我们做投资,非常关注一把手。小米汽车最大的竞争力主要是:创始人雷军,背后的科技巨头小米、以及它积累的粉丝。最大的硬伤是造车时间太短,造车不仅是设计,产品,还有制造工艺,售后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不断的迭代更新,才能改善无数的造车过程中的Bug,显然小米没有经历过这些沟沟坎坎。
智库君:雷军在汽车圈最大的敌人是谁?是余承东还是李书福?还是李斌、李想、何小鹏?
余宁:雷军在面对传统的产业巨头和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自身造车的底蕴没有优势,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学习。
往期链接:
智库说 | 刘小稚:小米汽车最大的劣势在制造端
智库说 | 梅松林:小米汽车不太可能一击就中
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
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
智库说 | 吴松泉: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直面五大差距
智库说 | 梅松林:卓越的创业者在争议中自我突破
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
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
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
智库说 | 张君毅:不存在电动车孤岛的说法
智库说 | 付于武: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不动搖!
智库说 | 梅松林: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是“外卷”
智库说 | 崔东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汽车解析
智库说 | 董扬: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走出去
智库说 | 崔东树:对新能源车绝不应该悲观
智库说 | 赵福全:关于“新汽车、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本质的再认识(下篇)
智库说 | 赵福全:关于“新汽车、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本质的再认识(上篇)
智库说 | 何仑:车圈里的“嘴炮”与“唱衰”
智库说 | 中汽研:2024中国汽车政策之十大洞见
智库说 | 崔东树: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析
智库说 | 何仑:“国产保时捷”牵出车史旧案
智库说 | 钟师:全球汽车行业迎来又一次大转折
智库说 | 董扬:有幸正在经历世界汽车产业的第四次大变革!
智库说 | 安庆衡:产销突破3000万辆不等于形势一片大好
智库说 | 原诚寅:《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成为自主芯片上车应用支撑依据
智库说 | 陈玉东:CES,回到四年前!
智库说 | 崔东树: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4000万辆将是趋势
智库说 | 陈玉东:小米汽车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做好新车交付
智库说 | 董长征:主流车企转型的困难与机遇
智库说 | 沈进军:对小米汽车的渠道模式持开放心态
智库说 | 董扬:应继续支持短里程纯电动汽车发展
智库说 | 何仑:华为车BU成不了博世
智库说 | 华为长安战略合作升级,“智驾马拉松”中国战略性加速!
智库说 | 钟师:智能化正在重新定义汽车
智库说|张君毅:中国汽车出海,三大底层逻辑、八大重要趋势
智库说|郑赟:中国汽车增长换“道”、生态变“法”、盈利有“术”
智库说 | 何仑:从零跑到蔚来,电车出海不应单打独斗!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价格战”扰乱市场秩序,经销商与主机厂关系需要重塑!
智库说 | 董扬:储能电池发展是长跑
智库说 | 何仑:威马坏了造车新势力一锅汤?
智库说 | 董扬:对欧洲新电池法的三个认知与三点建议
智库说 | 何仑: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仅仅是个开始!
智库说|何仑:中国汽车,“在一起”麻烦多!
智库说 | 吴松泉:关于新时期汽车产业中外合作的几点思考
智库说 | 探寻汽车合资新时代:从东风日产二十年看合资车企翻盘的机会和挑战
智库说 | 付于武:中国汽车要做出世界性的企业、国际化的品牌
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
智库说|赵福全:汽车供应链管理理论需要重构!
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特斯拉无人可以复制
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