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谢诗涵) 3月29日,《Science》刊发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含悦与化学化工学院熊仁根教授等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团队首次将铁电化学与生物电子学有机结合,创新性地开发了一例压电响应直追无机陶瓷钛酸钡(BTO)的可生物降解有机铁电晶体。这是自1880年居里兄弟发现压电效应以来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张含悦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兼共同通讯作者,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植入式压电生物医学器件的研究日渐兴盛,有望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压电材料是一类可以实现机械应力和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目前,无机压电陶瓷和压电聚合物占据应用主流,但它们是不可生物降解的,故这些传统压电材料制成的植入式电子器件应用于人体将面临二次手术移除的风险。
基于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植入式瞬态电子器件能够在可控的时间内工作,完成工作后自行溶解在体内,不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其中,天然压电生物材料在这一方面显示出许多优势。但由于其压电性能不佳,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而分子铁电材料具有合成简单、易于加工、轻量、生物相容性好和物理性能可调等独特优势,有望成为植入式瞬态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因此,亟待开发具有高压电性的可生物降解分子铁电材料。
作为铁电化学领域的创立者,在过去十余年间,熊仁根教授带领团队聚焦分子铁电材料的化学设计与研究。今年,基于铁电化学的氢/氟取代策略和晶体工程,团队开发了一例有机小分子铁电体,实现了小分子压电性能四倍的提升,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这一发现使得可植入式压电材料的压电性能达到新的高度。通过压电力显微镜(PFM)技术和电滞回线测试系统性地表征了该化合物的铁电性。该化合物兼具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同时,考虑到晶体的脆性和刚性,该团队通过溶液蒸发法制备了一款柔性压电复合薄膜。基于该压电复合薄膜,团队还组装一个可控的瞬态机电器件,并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传感性能。这一研究为可降解植入式电子医疗器件提供了有前途的候选材料,也为分子压电材料提供了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应用出口。《Science》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瞬态可植入压电材料领域里程碑式的关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