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深度阅读?
创始人
2025-04-24 06:41:21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雅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该节日以来,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阅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ChatGPT能撰写学术论文、Midjourney可图解《理想国》、Sora能影像化《百年孤独》……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纸质阅读逐渐式微,在地铁里、公交车上,随处可见低头阅读碎片化知识的人。

数字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深度阅读?这个看似陈旧的问题,在人工智能突破性发展的今天,反而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现实意义。

技术发展让阅读变“悦”读

在中学时代,许多人都学过一篇叫《送东阳马生序》的课文,开头便是:“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古代借书的难度可见一斑。再比如“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等成语的出现,无一不反应了这一点。

与古代书是“稀罕物”不同,电子书的兴起让知识变得触手可得,只需一部手机,便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文学名著,甚至使用AI,30秒便可以生成书籍摘要,倍速地读完上万字的文章。

“使用ChatGPT,可以帮我快速地生成《百年孤独》的重点段落,便于进一步拆解文章,指定专属的阅读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佳同学表示,便捷的数智化服务不仅帮助她剩下了一大笔购书资金,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AI等技术让读万卷书触手可及,并且越来越‘人性化’,满足了不同个体的需要。”

图源视觉中国

在M511光影汇,记者遇到了刚体验完《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展的市民张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忠实读者,读过很多译本的《巴黎圣母院》,但还是第一次用VR的方式来沉浸式感受雨果笔下的世界。“戴上眼镜,我便可以以360度全方位视角近距离观赏,登上足足有69米堪称巴黎第二高的钟塔,在巨钟底下感受多具铜钟齐响的震撼,可以说,技术的发展让文学更加有趣了。”

大模型技术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检索文献,让观点“一键直达”、脉络“可视呈现”,甚至在面向全新知识领域时,也能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匹配读者认知能力的生动画面,让阅读变“悦”读。

快餐式阅读是不是舍本逐末?

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对阅读也是一样。

微信读书显示,用户平均每页停留时间从2015年的72秒缩短到现在的19秒;某短视频平台数据则显示,一条超过60秒的知识类视频,完播率暴跌40%;打开某知识付费APP,“30分钟AI精读《国富论》”的课程已有10万订阅量……不知何时开始,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新闻标题只看加粗字体、读小说直接看整理好的摘要,越来越难静下心读完一本书。

这种变化带来的不仅是习惯的改变。神经科学研究显示,碎片化阅读导致大脑前额叶皮层灰质密度下降,这正是负责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关键部位,而深度阅读者的记忆保持率比浅层阅读者高出63%。

“看多了碎片化的知识,感觉自己大脑短路了,曾经一晚上就能读完一本杂志,现在一篇文章没读完就总想翻翻手机,尽管根本没人给自己发消息。”读者舟舟对记者说,碎片化阅读不仅让自己注意力分散,表达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比如见到好看的东西只会感叹‘哇’,在公司做汇报也经常词穷,还不如十年前读书的时候,虽然没有手机来获取资料,但一小时就能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

与舟舟有相同苦恼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提笔忘字,张口词穷”的现象也愈发普遍。有媒体曾就此现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3.3%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过半受访青年认为,阅读量少和依赖网络语言及表情包是“词穷”的主要原因。

快餐化阅读一方面提升了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逐渐丢失了最重要的情感共鸣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如何让AI真正服务于深度阅读?

近日,在2025长三角图书馆之夜上,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长,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数字化如何发展,阅读依然是人类的普遍需求,这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情感、精神、价值观念、信仰方面的需要,是任何技术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人类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包含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科学,还有一方面是人文。从科学的角度讲,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总是一代胜过一代的,这些内容可以被信息化,但是人文的部分却不是这样的。”葛剑雄表示,人文追求的不是具体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答案,需要每个人结合自身来终生感悟。

葛剑雄正在进行分享 浙江图书馆供图

在技术与人文的交汇处,我们该如何让AI真正服务于深度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涉及氢能!最高2000万!四川... 5月8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征集第三批“成果找市场”揭榜挂帅项目需求。 此次征集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含...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引领能源产业...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就像科技创新体系里的“宝藏基地”,既能孕育出重大的创新成果,推动学科不断...
贵州铝厂自主研发了一款车,还卖... 5月8日,由贵州铝厂工业服务公司装备制造分公司自主研发阳极运输车正式踏上跨国运输的征程,在跨越数千公...
杭州中昱建设取得一种智慧路灯专...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杭州中昱建设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智慧路...
佳都科技新设子公司,业务覆盖多... 近日,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公司——深圳市佳都智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航天液体火... 5月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航天...
AI能否更懂人心?广东省心协举... “通过微表情、肢体动作,AI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做出分析判断。这种技术赋能,刺激行业不断创新和变革。”...
AI浪潮下 职业教育如何向“新... 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科博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委员风采|柳雁勇:AI赋能创新... 柳雁勇 朔州市政协委员 山西二马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朔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 “A...
昆仑芯申请功能单元控制方法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功能...
微信月活首次突破 14 亿 IT 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腾讯控股今日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显示,微信及 We...
第六次“重庆九三科学论坛”在江... 5月14日,以“高水平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 助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为主题的第六次“重庆九三科学论...
折叠屏手机iPhone Fol...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14日,据外媒9to5mac报道,苹果公司2026年的重磅新品计划逐渐浮出...
加强科博会知识产权保护 助力首... 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此届...
视频|新款iPhone最高降2... 近日,苹果手机将降价1000元的消息引关注。 据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向渠道商下发了调价通知,iPhon...
超1000公里!全球首例,成功... 近日, 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加密算法(PQC)的分布式密码...
文化顶流+科创新势力,第二十一... 汇“顶流” 强“交易” 重“科技” 22-26日一起来逛展 12万件文化产品现场展示 4000多个投...
中俄就共建月球核电站签署合作备... 中俄月球合作又迎来重磅消息。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5月12日消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
华为擎云深耕智慧医疗:个性化主... 5月9日-5月11日在厦门成功举办的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为医疗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再添了一把火。在这...
廿载智创谱华章 拾贝共赢启新程 2025年5月10日,工业智能领军企业中能拾贝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黄埔盛大举办“廿载智创·拾贝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