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
创始人
2025-04-24 21:42:12
0

再叩苍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二十号乘组准备就绪,即将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会师”;

提上日程,天问二号任务正按计划开展发射前准备测试工作,将执行小行星伴飞取样探测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追梦不停歇,探索不止步,我国太空探索稳步推进,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

跨越

航天探索持续突破,航天技术向更高层次迈进

回顾过去一年,航天探索持续突破,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5日,在历时53天的太空往返之旅后,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创造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

神舟从容再问天。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天,实现第五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令人难忘。

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从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不断刷新追梦高度,航天技术向更高层次迈进。

实现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三大技术突破,嫦娥六号完成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

成功构建由3颗卫星组成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我国在该领域走在国际前列。

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空间技术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强支撑;提出地月之间搭建“鹊桥”通信方案,嫦娥翩然落月背不再遥不可及……

眼下,我国正抓紧推动实施更大推力的重型运载火箭工程,持续开展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演示验证,加快形成工程化应用发射能力。中国航天进入空间能力不断提升,支持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进发。

仰望星空,追梦不止。把一个任务结束的终点,当作接续创新的起点,中国航天人一直在路上。

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统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争分夺秒的时间表,映照砥砺前行的脚步。

加速

空间科学迅速发展,向国际舞台中央靠近

新增195台(套)监测设备,观测能力覆盖日地空间全圈层。今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这个巨大的“监测网”,助力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空间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是我国空间科学事业加速发展的缩影。

新时代以来,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等支持下,“悟空”“墨子号”“慧眼”等10余颗空间科学卫星闪耀太空。

同时,国家民用航天领域成功实施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和“张衡一号”“羲和号”等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射。自此,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体系初步建成。

基于第一手科学数据,在宇宙射线电子、质子和氦核能谱精细结构探测等方面,我国科学家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说:“在空间科学领域,过去,我国主要是知识的使用者。如今,作为新知识的创造者之一,我国逐渐向国际空间科学舞台中央靠近。”

空间技术支撑空间科学探索,空间科学发展目标牵引空间技术跨代跃升。

探月工程科学发现成果丰硕。今年4月,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我国科学家首次测得月球背面月幔水含量,为更好开展月球起源与演化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对月壤研究的深入,更多月球神秘面纱将被揭开。”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说。

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实验进展顺利。“太空稻种”已在地面孕育后代,“太空养鱼”实现了我国在太空培育脊椎动物的突破,“太空晶体”顺利生长,将为地面新材料制备提供指导作用……

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疆域,空间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介绍,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近200份航天合作协议,涵盖了对地观测、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研制等多个领域。

“国家航天局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建设与应用等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单忠德说。

驱动

航天成果赋能千行百业,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4月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在浙江杭州发布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平台像一个商业卫星全产业链的大超市,相关单位和企业可通过平台采购卫星核心部件、关键设备乃至技术服务。

“我们想把航天‘国家队’的技术、产品、服务、经验、理念、方法贡献给整个行业,让商业航天在卫星上用到更多更好更先进的技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院长助理杨晓宁说。

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促进商业航天安全有序发展,国家航天局正抓紧出台促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营造充满创新活力、守牢安全底线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

“顶天”,更要“立地”。从载人航天到各类卫星,航天技术正走进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我国空间站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北斗远在天外,应用近在身边。我国已有超2500处水库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水文监测,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1000万辆。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建设,推动了卫星遥感数据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了国土、海洋、减灾、水利等行业业务应用的定量化水平。据初步统计,该专项实施以来,为国家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约3000亿元。

航天育种、航天材料、卫星互联网……航天科技与生产生活的深度交融,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起点、新征程。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时代的铺轨人:新华三以自我... 当约翰·济慈在200年前写下“世间没有什么是稳定的,喧嚣是你能听到的唯一音乐”时,他或许并未意识到,...
乐聚机器人孙冬:预计今年下半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博雅)5月13日,在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人形机...
宇宙终结或提前?科学家新研究挑... 在探讨宇宙的终极命运时,科学家们长久以来都将目光聚焦于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终点。然而,荷兰科研团队的一...
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我国太空...   新华社杭州5月14日电(记者朱涵、宋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赋能卫星在轨实时处理对地观测数据,支...
帮企业找市场,罗湖搭建资源对接...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4日讯(记者 李慧 通讯员 卢楚楚)近日,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联动区应急管理...
哪款手机好用性价比高?想要稳定... 在日益依赖移动通信的今天,手机的信号质量和网络表现已成为用户选购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哪款手机好用性价比...
联发科天玑9400e发布,首发... 今天,联发科正式发布了全新的天玑9400e移动平台。 作为天玑9400旗舰家族新成员,天玑9400...
四川和恩泰申请固态硬盘数据预读... 金融界2025年5月1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四川和恩泰半导体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固...
618大促手机销量排名:苹果霸... 【CNMO科技消息】5月13日晚上20点,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开启了今年618大促的第一波活动。5月14...
eSIM 技术产业研讨会举办,...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主办的“...
“科技向善 智创未来”,202...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苑伟斌 5月16日-5月23日,“科技向善 智创未来”2025年宝安区全国...
先全球禁用华为芯片,后召集美国... BIS的管制新规出来了: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事务副部长杰弗里·凯斯勒已指示BIS执法部门停止执行...
新型合成小分子可“精准杀伤”癌... 新华社巴黎5月13日电(记者罗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在官网介绍,该中心参与的一项研究成功设计并...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连续安全运...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 记者今天(14日)从中核集团获悉,“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连...
观知天下:为政府决策装上“智慧... “当数字科技浪潮奔涌,我们要做的是架起数字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桥梁,为政府决策装上‘智慧引擎’。”安徽观...
开疆智能CANOpen转PRO... 某焦化厂项目客户需要将禾川E380变频器与西门子PLC进行通讯,原本客户想使用西门子自带的canop...
原创 华... 要说当前华为手机粉丝们最想入手的华为旗舰,那么毫无疑问肯定是华为Mate70系列旗舰,不仅使用体验好...
超声波技术可高效回收燃料电池 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声波技术高效分离材料的新方法,不仅能有效回收燃料电池,分离其中的...
对话南丁格尔奖获奖者邢红:当一... 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来自17个国家的35名护理人员获得南...
就因为一张截图,网友们都想自建... 2025 年,差友们还在用 QQ 空间么?发发说说,有事没事再装饰下首页。 或者你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