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黔南州福泉市,贵州磷化工和新材料技能培训基地内一派火热景象。“注意看机械臂的运动轨迹,每个关节的角度都关乎操作精度。”指导老师杨建飞手持激光笔,在显示屏上圈画关键参数,一旁的工业机器人随之舒展银灰色的“手臂”,以毫米级的精准度抓取模型零件。100多名毕业生围聚在操作台四周,有人紧盯设备运转,有人快速记录要点。这场为期22天的全免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培训,正为迷茫的青年们点亮就业新方向。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多维发力促进全省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扩大。从田间地头的“家门口课堂”到职业院校的实训车间,从企业车间的技能比武到跨省协作的订单培养,一系列创新举措如春风化雨,滋养着贵州技能人才的成长沃土。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引进专业人才指导技能培训
贵州通过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四项工程,将技能培训精准对接产业需求。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培训86万余人次,建成“贵州酱酒”“贵州军工”等首批8个省级培训基地,为乡村振兴培育了大批“田秀才”“土专家”。
在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贵州打出政策、培训、评价“组合拳”。“十四五”期间,贵州实施高技能人才倍增计划,通过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新增高技能人才50万人。在职业院校,自2021年率先在全国启动“双证书”行动以来,全省165所职业院校55.5万名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课证融通;在企业,“全员持证”行动鼓励技术工人参与技能认定。截至2024年底,6.53万名职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2名特级技师、1名首席技师完成自主评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实现全面打通。
以赛促训成为技能提升的强劲引擎。从省级技能大赛到全国赛事舞台,贵州技能人才不断实现突破。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贵州选手斩获3金8银5铜;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贵州共斩获三银三铜、32个优胜奖。一次次竞赛不仅展现了贵州技能人才的风采,更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2025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贵州省选拔赛汽车故障检修赛项现场
今年4月,贵州省就业培训联盟在黔南州福泉市正式启动,标志着贵州技能人才培养从“单点突破”迈向“体系化协同”新阶段。作为省级重点改革事项,联盟创新构建“政府+院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通过建立服务清单、需求清单等“四张清单”,打造“培训-就业-产业”闭环生态,实现职业技能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目前已重点推动磷化工、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联盟建设,并将逐步拓展至旅游、大数据等领域,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就业注入新动能。
东西部协作也为贵州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通过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贵州与东部地区联合开办“广汽班”“广酒班”等订单班,开展跨省异地培训,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提升技能水平。同时,依托85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贵州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技能人才培养网络。
截至2024年底,贵州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7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110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军
编辑/胡家林
二审/李冰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