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自动扣费能为用户带来便捷,无需每个月手动续费,让平台按时扣费即可,并且通常会给予价格优惠,让用户薅到羊毛。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 一些自动扣费暗藏玄机,让用户中了套路,多花不少冤枉钱。
这不就在过去几天里,“自动扣费”成为了网络上热议的焦点,不仅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因其引发的纠纷还被法院判决。
具体的情况,小编接下来就和大家细说一番。
01.
“自动扣费”上热搜
5 月 9 日,一则名为 “支付宝微信自动扣款服务”的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
有网友发帖称开通某个商家或 App 的“先用后付”或“离店再付”之类的自动扣款服务后是给了对方直接扣款的授权,这一授权没有期限,用过一次免密支付后商家随时可以直接从账户扣款。 不少网友担心自己的资金安全。
在该话题的评论区中,诸多网友大吐苦水,争先分享自己遇到的“自动扣费”陷阱: 乱扣费、延迟扣费、提前扣费...
并且有网友表示,在自动扣费前,压根没有提醒,钱在无声无息间被扣走。
既然遇到了违背个人意愿的强行扣费现象,就应当进行维权,但事实上,去维权的人少之又少。
在去年 5 月,新京报贝壳财经曾联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自动续费”展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App 自动续费现象普遍,高达 94% 的受访者遭遇过续费“套路”,且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未在自动续费扣款前收到过提醒。
遇到自动扣费问题后, 33.5% 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有 65.15% 认为维权不易。
不瞒大家,IT之家小编也有过因开通“自动扣费”而花冤枉钱的经历,但真没想过要维权。
一方面是觉得,维权是个麻烦事;另一方面是认为不占理,毕竟平台已经在协议中告知了扣费的策略,是自己选择了同意。
但是从 4 月通报的一起案例来看,用户实则不必自认倒霉 ——
4 月 23 日,“河北广电”官方公众号发文,公布了一起“双治理”投诉机制的典型案例。
一位河北邯郸某互联网电视用户于今年 1 月反映,自己在某电视机上参加了“1 元畅享 7 天会员,后续每月 35 元自动续订”优惠购买活动,购买了电视影视服务。
不过后续该用户由于疏忽,虽然收到了自动续约的短信通知, 但未在会员到期前关闭自动续订功能,被扣 35 元续订费。
事情发生到这里,估计很多人会忍下这“35 元之痛”,但该用户选择跟广电投诉,要求关闭续订服务并申请退费。
最终经广电总局核实,发现扣费期间未产生会员使用记录,平台主动协助用户取消续订, 并全额退还当次续订费用。
由此可见,尽管是因个人的疏忽导致忘记关闭“自动扣费”出现扣费情况,是可以通过维权来追回冤枉钱的。
但前提是 当真忘记关闭了,而不是使用后因后悔退钱。
02.
“进坑”容易“出坑”难
大家不妨到IT之家 App 搜索下“自动扣费”相关词条,可以看到大多都是揭示其套路的报道。
早从 2019 年开始, 媒体就曝光了自动扣费套路的坑,直到今年 315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 2024 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自动扣费依然存在,仍遭消费者吐槽。
具体来看,自动扣费的套路主要有五个:
套路一:价格诱惑,绑定“自动扣费”。
一些平台为了拉新 VIP,会用首月优惠价乃至免费来吸引用户,但是想要得到优惠的条件,就是必须选择自动扣费。
套路二:页面不设取消“自动扣费”服务。
用户在开通“自动扣费”后,一些平台为了不让用户退订,会把取消的按钮藏起来,或者干脆不设立。
套路三:“自动扣费”提前扣费。
一些平台会有提前扣费的情况,在会员到期前 1 至 3 天就扣费,避免用户卡点退订。
套路四:诱导再续费。
一些平台在下载资源时,显示另外付费,点击后弹出付费窗口,但该窗口显著位置标注的是续,真正的购买渠道藏在页面中小字中。
套路五:仅提供可以“自动扣费”的支付渠道。
部分平台为了强行让用户开通自动扣费服务,干脆不提供正常的支付渠道,只能选择自动扣费。
还记得在去年 7 月,央视新闻发文报道 App 自动扣费存在的问题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进坑”容易“出坑”难。
很用户本以为能通过连续包月省点儿钱,不料却掉入了自动扣费的陷阱......
03.
关闭自动续费扣款教程
那么问题来了,平台给到的价格那般诱人,如何在享受“自动扣费”优惠价的同时,又避免掉入其陷阱中?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 不能疏忽。
既然想薅平台的羊毛,那就要避免在尝到甜头后忘记退订,务必要在自动扣款的期限到来前,将服务终止。
至于各大中流平台如何关闭自动扣费,IT之家小编特意汇总了一番。
一、微信
依次点击“我 - 服务 - 钱包 - 支付设置”,可以看到“自动续费”的选项。
点击后,即可看到已经开通自动续费的商家列表,如有不需要的,可选择“关闭扣费服务”。
二、支付宝
依次点击“我 - 设置 - 支付设置”后,可以在界面中看到“自动续费 / 免密支付”的入口。
点击进入后,可对自动续费、先用后付、免密支付的商家进行管理,把不需要的关闭。
三、淘宝
在“我的淘宝 - 设置 - 支付设置”中,可以关闭小额免密支付的渠道、先用后付和先采后付。
四、京东
在“我的 - 设置 - 支付设置”界面,可以关闭小额免密,并取消先享后付免密 / 扣款。
五、拼多多
点击“个人中心 - 设置”,能看到免密支付设置和先用后付设置两个选项,分别点击即可将不需要的服务关闭。
另外, 包括抖音、外卖、打车等 App 都支持自动扣款服务,大家均可以在设置中找到管理自动扣款或免密支付的选项。
统统关闭后,就无需再担心被扣费,巴适得很。
04.
别做被薅毛的羊
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所说的那样,自动扣费功能原是一本“好经”,消费者能以更划算的价格获取会员服务,商家也能借此增加用户黏性、提高平台盈利能力。
但是,若商家在推广此类措施的过程中忽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以不良手段诱导消费者开通,或是阻碍消费者关闭,无疑是“把好经念歪了”。
所以说, “自动扣费”就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功能,爱在于能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会员服务,确实能省点钱。
恨在于诸如搭售服务、提醒不显著、扣款前不提示等套路,又着实会让用户多花冤枉钱。
对了,别忘了今天还有《小米徕卡合作机型水印“LEICA”字样竟消失了?高管公布原因》等文章,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