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竞逐Agent:新一轮AI话语权争夺战
创始人
2025-05-17 11:40:26
0

文 | 趣解商业,作者 | 张含菁,编辑 | 趣解商业TMT组

爆火60天后,曾经“一码难求”的AI智能体平台Manus终于开放注册了。

今年3月,Manus横空出世,被一些从业者称为AI智能体行业的“DeepSeek时刻”。在爆火之前,Manus背后的创业公司“Monica”就已经拿下了腾讯、真格基金及红杉中国前身HSG等知名机构的融资;最近有媒体报道,Monica完成了新一轮7500万美元融资,公司市值跃升至近5亿美元。

图源:微博截图

相比AI对话产品,Manus可以通过文字指令完成更复杂的工作与生活任务,例如视频演示材料制作、设计并交付网页和APP、定制旅行手册等等。

Manus爆火之后,互联网大厂明显加快了在AI Agent(智能体)的布局速度,字节跳动、百度等公司纷纷推出了智能体产品如心响APP和扣子空间;与此同时,许多投资机构的热情,也正从大模型转向智能体等其他AI应用。

01.大厂抢夺话语权

“Manus和DeepSeek到底有什么区别?”

今年3月,从事文字编辑的小叶(化名)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在求Manus的邀请注册码,然而围观同事使用的她,仍然搞不清Manus和DeepSeek这类AI搜索应用有什么差别。

在字节和百度发布了类似的智能体产品后,小叶迅速登录体验,使用后她发现,AI智能体更像是能帮忙做事的助手,而 DeepSeek 则是能快速整理信息、生产内容的工具。“简单粗暴的区分,就是一个动手,一个动脑。”

AI Agent即AI智能体,是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的执行系统。目前市场上的Agent(智能体)产品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面向普通用户的通用型Agent,在解决任务上主打“All in”,如最近刚放开注册的Manus、百度的心响和字节的扣子。

第二种是面向B端行业的垂直agent应用,如电商行业的智能客服、银行业为客户提供财务建议的智能理财教练等。

第三种则是面向普通开发者,搭建智能体的平台,如百度的文心智能体平台;蚂蚁集团的“百宝箱”,编程小白也能3分钟内搭建一个智能体,发布在支付宝的小程序上。

在这其中,面向所有C端用户的通用型Agent是声量最大、竞争最激烈的赛道;既有百度、字节等互联网大厂,也不乏Monica这样的创业公司。

大厂卷Agent,一方面是为不断提升的大模型能力寻找落地方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夺AI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权。当用户行为不再通过APP,而是统一对Agent下达命令后,由Agent调取不同的软件完成具体的任务,Agent无疑会成为新的核心交互入口。

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多年创业经历的Paul(化名)表示,大公司开启某些业务源于一种从上到下的焦虑,就像做通用agent,盈利不是第一目标,“占坑”才是,目的是在AGI爆发之前,有足够的经验积累。

在这条必争之路上,头部大厂选择的发展路径并不完全相同。

从界面主推的功能来看,百度的心响更关心大众的生活。正如李彦宏此前提到的,AI会有“超级应用”但更需要“超级有用”。在心响负责人黄际洲提到的10大出色应用场景里,就包括AI绘本、AI相亲、摸鱼游戏等生活化的娱乐场景。

图源:心响截图

字节的扣子空间则主打协同办公,具备“探索模式” 与 “规划模式”;前者可响应会议纪要生成等简单需求,“规划模式” 能深度处理跨行业市场调研等复杂项目,能无缝融入飞书文档的使用。

图源:扣子官网截图

阿里则是直接与Manus合作,基于通义千问模型实现Manus的全部功能。除此之外,近日阿里旗下AI智能体“心流”也开启了公测,用户可填写问卷等待邀请,该智能体宣传称能像人类专家一样,自动帮做研究、写报告、写代码。

虽然智能体赛道火热,但目前还没涌现出能完整解决用户痛点的通用型Agent。“趣解商业”对比使用发现,扣子空间和心响目前完成相对出色的多是内容层面的任务,例如定制旅行攻略和穿搭、梳理资料制作PPT;一旦涉及到跨应用操作,或是研究深度更高的任务,二者的完成度就都“一言难尽”了。

有用户直言,比起写报告、讲故事,更希望Agent能帮我点外卖、订票,但现在它连帮我发条朋友圈都做不到。

图源:小红书截图

作为工作和生活助手,Agent调动不同APP等应用是基本条件;调动其他应用,需要Agent产品与其他应用互联互通。然而由于内部数据和模型的差异,不同应用之间往往处于“孤岛”的状态,想要互联互通需要统一的标准化接口。

Anthropic推出的MCP协议解决了这一难题。李彦宏曾公开强调MCP的重要意义,“MCP即模型上下文协议,它为开发者在AI大爆发的时代缺少规范导致效率低提供了解决思路,MCP让AI能更自由地调用工具。”

腾讯、阿里云、百度等公司最近都宣布支持MCP协议,然而,目前接入MCP的公司仍属少数。有从业者直言,接入MCP意味着把流量入口交出去,比如点外卖,以后如果都用Agent而不是美团、饿了么,APP沉淀不了自己的用户,连个开屏广告都没机会放,公司肯定不会轻易把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用户交出去。

Topick.AI的创始人贺滨认为,生态不完善,导致通用Agent没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一方面,一讲“通用”会拔高用户的使用预期,但应用之间不互联、体验不好又留不住用户。

另一方面,有价值的数据内容都在大厂手中,创业公司很难先做出一个100分的产品来积累用户。“对于大公司而言,自家的核心数据是付费开放给其他公司?还是保持封闭直到做出自己的Agent?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生态上的考量。”

02.“通用Agent还在小孩那桌”

虽然行业关注度暴涨,但许多从业者表示,并不看好通用型Agent的前景。

长期研究大模型的Neil曾在播客中谈到,通用Agent的使用体验不好,背后牵涉到很多技术细节,智能体执行任务需要浏览、理解网页,模型的视觉能力要跟上,其次,跨应用的操作对技术要求很高,这方面的成熟度目前还有很大欠缺。

Neil曾试着用Open AI旗下的通用智能体“operator”去订票网站下单,结果发现它连日期都选不对。

图源:小红书截图

贺滨认为,通用Agent就是伪命题,智能体的“通用”意味着两个困境:一方面,它必须足够简单易用,一个用户可能有100种1万种需求;另一方面,它又必须足够专业,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两点本身就是矛盾的。

“我用AI选择团队协作软件,它给了我一份完美的对比表格,但这种对比并未考虑到团队的的使用习惯、预算限制和特殊需求。”贺滨认为,这些无法被简单量化的偏好,才是决策的核心。“或许与通用Agent长期磨合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但既然花精力去调教Agent,我为什么不去定制或者直接用更垂直的行业智能体?

事实也确实如从业者们所言,国内外目前都存在,针对特定行业、场景的垂类智能体,发展成熟度高于通用智能体的情况。

remio.ai 算法负责人胡光龙表示,B端往往场景相对聚焦垂直,可以结合客户需求做深度定制,相对更容易产生结果。Neil也提到,B端Agent能帮企业从事一些重复性的劳动,相比通用Agent对技术要求更低,也更稳定。例如智能客服、数据分析平台,是真的能代替人力的有效工具。

YC合伙人、资深投资人Jared曾指出,垂直领域 AI Agent作为一种新兴B2B软件,有望成为比SaaS大10倍的新兴市场。开源证券研报提到,AI Agent应用将在2025年多点开花,其中AI Agent有望在B端率先商业化,电商、营销、CRM、金融、法律等场景加速落地。

从一些B端Agent企业的财报中,也能看到这一行的增长潜力。例如在港股上市的“第四范式”,一直专注于企业智能转型服务,今年一季度推出了AI Agent全流程开发平台,其先知AI平台营收同比大增60.5%为8.05亿元,占总收入的近八成。

图源:同花顺截图

司普科技CEO张振广曾对36氪表示,B端是AI初期创造价值的重心领域,C端应用极容易被大模型技术进步直接颠覆。二者在落地上的难度差异,也引发了不少从业者调侃,“B端Agent已经是生产力了,通用Agent还在小孩那桌。”

有不少普通开发者,甚至零基础的小白也瞄准了B端Agent的生意。社媒平台上,有开发者分享自己做Agent应用赚到钱的经过,接到了十几个Agent的定制单,已经赚了5万多元。还有用户发布“小红书自动发文”的智能体定制需求,表示收到了3-6万元的报价。

03.智能体元年来了?

据“趣解商业”了解,当下智能体的开发门槛并不高。通过零代码、低代码开发框架和丰富的插件,甚至普通用户也能迅速上手做自己的智能体。

最近一年,腾讯、百度、阿里等头部公司除了做通用Agent,也在推广自家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吸引更多开发者来自家平台上“掘金”。根据Xsignal的报告,截至2025年一季度Agent(文心一言)的应用总数已超过10万,Agent(Coze)数量接近4万,远超其他类型的AI应用。

图源:Xsignal

李彦宏曾多次公开提到,未来将是“只靠想法就能赚钱的时代”。百度的智能体平台便是让这些想法更方便落地,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已有超过 10 万个智能体应用了商业组件,去年11月份单个智能体的单次转化最高收入达到了10万元。

开发者在智能体平台上的做的智能体可以通过挂链带货、商单广告、付费咨询等方式变现。有用户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做的智能体在文心智能体平台上已经获得了7千多元的“赞赏激励”。

图源:小红书截图

贺滨认为,大厂做智能体平台一方面是促进创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卖算力,看到有好产品方便Copy。然而,对想创业的开发者而言,在这些平台上做Agent意义不大,容易变成附庸平台的“副产品”。

“文心、扣子这些平台的用户量有限,Agent应用想要获客增长、要商业化,最终都要离开平台。”

业内观点认为,2025年将是Agent产品的爆发元年。门槛的降低和变现吸引力,都在吸引越来越多创业者扎进这一赛道。来觅PEVC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球AI Agent赛道的融资金额已超665亿元。根据亿邦动力报道数据,2024年四季度国内AI领域融资218起,其中Agent相关项目占比35%。

虽然从业者热情空前,但Agent与大模型一样仍然处于行业萌芽期。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曾表示,AI应用市场会在2025年爆发,通用Agent会是AI时代的超级App。然而,现实中通用Agent却由于种种技术问题打不开知名度。

2024年就曾被许多从业者判断会迎来AI应用的大繁荣,但最终并未达到预期。今年2月,李彦宏公开提到,尽管目前已经在各种不同场景中看到了各种应用案例,这些可能更多集中在ToB(面向企业)领域,在ToC(面向消费者)领域,还没有看到所谓的超级应用。

和其他AI应用一样,Agent要过的难关还有很多,B端Agent如何找准应用场景,通用Agent如何打破生态孤岛……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行业才能真正迈向成熟,到那时,AGI时代或许也已经不远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真的能用意念控物?揭秘大科学... 人真的能用意念控物?揭秘大科学装置如何助力科幻走进现实 通过意念控物,这些以前只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
原创 1... 随着卫星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千帆星座计划正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这个项目是中国的“星链...
蓝思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蓝思科技(300433)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OPPO K13TurboPr... 中端手机市场近期迎来了一位强劲的新竞争者——OPPO K13 Turbo Pro。这款手机凭借“卓越...
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消逝的历史看... 手持GPS、古建三维扫描仪……通过这些展品,观众转换身份,以文物工作者的视角感受如何让沉睡的文物“活...
三大运营商的“钱袋子”也变瘪了 文 | ICT解读者—老解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虽然营收水平基本持平,但净利润都实现了5%以...
联影落户湖北12年后大举追投 ... 联影落户湖北12年后大举追投 开发手术机器人与医疗智能体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真真、通讯员朱凌燕、...
月球“晚年”为何还有火山喷发?...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一直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在30亿年前就已“休眠”,火山活动基本停止。然而,我...
网络准入控制是什么?2025年... 如今,企业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员工使用个人设备办公(BYOD)、 远程接入增多、IoT设备广泛部署、访...
三线爆发、逼近盈利临界点:小米... 2025年8月19日,小米交出了一份漂亮的Q2答卷:单季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
正好锂电取得电芯极耳生产用整平... 金融界2025年8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西正好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
从空间叙事到商业转化:5.0时... 当传统展馆还在用展板传递信息时,一批先锋企业已用5.0展厅改写了生命科技的商业规则。百康细胞科学展馆...
AI烧钱战升级:Meta豪掷百... 在科技界的惊雷声中,谷歌与meta宣布了一项震撼人心的合作:未来六年,meta将斥资超过129亿新元...
国网天津电力继电保护成果通过专... 8月21日,国网天津电力牵头完成的“配网继电保护适用边界评估研究与应用”成果通过国网公司专家组论证。...
阿特斯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太阳...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阿特斯(688472)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太阳能...
苹果上调土耳其区iCloud+... 【CNMO科技新闻】目前订阅iCloud+服务是很多苹果用户的常态,此前得益于土耳其汇率优势,土耳其...
Siri升级受阻,苹果正探索与...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彭博社马克・古尔曼刚刚报道称,苹果近期接触谷歌母公司 Alphabe...
【每周经济观察】“人工智能+”...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绝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一场从连接赋能到认知赋能的深刻变革。它不仅标...
新美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新美星(300509)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
重庆明才电力取得电子变压器生产...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重庆明才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