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导:近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 全球首堆 —— 中核集团福清核电 5 号机组迎来历史性时刻:自 2021 年 1 月 30 日投入商业运行以来,该机组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1000 天,累计向社会输送清洁电力超 370 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标准煤约 1147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3000 万吨。
这一成就不仅验证了我国核电技术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跨越,更以卓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 “中国方案”。
技术创新铸就 “安全基石”
作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在设计上融合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独创双层安全壳结构与能动 + 非能动结合的安全系统:
双层安全壳可抵御 9 级地震和大型商用飞机撞击,内层安全壳能承受 1.5 倍设计压力,外层安全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达 1.3 米,确保放射性物质 “零泄漏”;
能动系统在正常工况下高效运行,非能动系统则在极端事故下通过自然循环、重力等物理原理实现 72 小时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冷却,从根本上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风险;
177 组核燃料组件的堆芯设计,使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 100 亿千瓦时,满足中等发达国家百万人口全年用电需求,同时将铀资源利用率提升 10% 以上。
运行实践验证 “卓越品质”
福清核电 5 号机组的千日运行成绩单堪称全球核电标杆:
安全性能:连续两年实现 “零非停”(无计划外停机),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保持满分,关键指标优于全球 95% 的同类机组;
经济效益:机组发电成本较二代核电降低 15%,设备国产化率达 88%,带动国内 5300 余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仅示范工程就拉动直接投资超 2000 亿元;
环境效益:1000 天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 3000 万吨,相当于种植 8.2 亿棵树,为我国 “双碳” 目标贡献显著。
产业升级引领 “全球格局”
当前,“华龙一号” 已进入批量化、规模化建设阶段,国内外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总数达 41 台,成为全球装机量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其技术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国内布局:福建漳州、广东太平岭、浙江三澳等项目稳步推进,形成 “沿海集群 + 内陆示范” 的发展格局,预计 2035 年国内装机容量将突破 5000 万千瓦;
国际拓展:巴基斯坦卡拉奇 2、3 号机组已投入商运,英国、阿根廷、埃及等国项目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华龙一号” 正以 “中国标准” 重塑全球核电市场;
人才培育:福清核电建立 “华龙培训体系”,累计为国内外培养 200 余名操纵员和 150 余名关键岗位技术人才,成为全球核电人才输出基地。
从首堆开工到千日运行,“华龙一号” 用 10 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成熟的蜕变。正如国务院国资委评价:“这不仅是中国核工业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华龙一号” 将继续以安全、高效、低碳的技术优势,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