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佳慧 摄影报道
歼-10C、“华龙一号”、新一代人造太阳等国之重器“集结”亮相,科技工作者们走上“星光毯”,电视塔、超算中心等地标尽显“科技风”……5月23日晚,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在成都自然博物馆举行。
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在成都自然博物馆举行
“晚上好,我是穿越数字浪潮而来的AI主持人小川。从未来而来,我感受到成都的创新基因,在这里千年延承!”随着数字人小川的登场,启动仪式正式开始。作为首个亮相成都市科技活动周的数字主持人,小川刚一出现,就将现场科技感热度拉满。
随着三位嘉宾共同按下启动装置,2025年省、市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幕。成都自然博物馆、四川科技馆、成都电视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浩海立方海洋馆等成都地标性建筑也同步亮起科技主题灯光,让蓉城科学之夜更加美丽炫酷。
科学的精神,薪火相传;科学家的故事,历久弥新。现场,舞台情景剧《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院士的故事;舞台剧《未竟事,竟成时》带来了跨越千年的科技创新古今对话;科学实验剧《蛋壳里的秘密——中国智慧的力量》,通过一个趣味实验,阐述了最朴素的自然造物如何支撑起现代建筑的惊人力量。
活动现场
当晚的活动现场,更是科技“星”光璀璨。来自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10个创新团队亮相蓝色“星光毯”,依次分享了勇攀科技高峰背后的创新故事。
“举行科技活动周搭建起了一个极好的科学普及平台,市民群众都可以近距离了解探索科技前沿的‘国之重器’。”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博士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组成员曾宗康表示。他从零开始参与LHAASO项目,谈及科学家精神,他感触颇深。“科研路上的‘拦路虎’,往往就藏在最习以为常的角落,但我们一些看似‘徒劳’的坚持,终会化作前进路上的星光 。”
曾宗康向记者讲起了一个在LHAASO建设中的故事——在 LHAASO工程安装过程中,1 号水池用于探测器标定的 LED 驱动板时常“罢工”,莫名其妙地被烧得冒黑烟,“我把自研设备从头到尾查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找到原因。直到第5天傍晚,才发现商用低压电源的地线竟然是悬浮的,没有共地!重新接好线后,就再也没有出现驱动板被烧毁的问题了。”
歼-10C战斗机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歼-10C战斗机模型、“华龙一号”核电站模型、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等大国重器集体亮相,与eVTOL飞行器、量子芯片等前沿科技交相辉映。
此次主会场还特别设置向“新”力量展区、AI上“新”未来展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互动展示、“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展、“科普之光”优秀科普作品及文创产品展、“发现科学之美”展览六大展示区,让市民们不仅“涨知识”,也“开眼界”。
记者了解到,本次科技活动周的时间为5月24日至5月31日,科技活动周期间,除了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主会场,还设置了成都科幻馆、成都浩海立方海洋馆、成都市青少年宫(九里堤校区)、成都三和老爷车博物馆、电子科技大学三医+AI科技园五个特色分会场,遍布成都东南西北,科普活动覆盖科学、自然、应急、交通、医疗等多元领域,200余场配套活动将为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蓉城科学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