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车间门口,一件件行星减速机正打包发往全国各地;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内,一台台协作机器人挥舞“手臂”划出完美的弧线;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里,智能机器人和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让车间主要工序实现了无人值守……从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到应用,一条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正在淄博加速形成。
(图为遨博机器人展厅)
5月23日,《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山东专场)宣贯活动在淄博举行。来自山东各地市的机器人企业代表和机器人方面专家共6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与会专家前往纽氏达特、遨博(山东)、齐都药业调研,了解淄博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图为宣贯会现场)
工业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在工业发展领域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举办此次宣贯会有何深意?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副理事长宋晓刚表示,当前,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内卷式竞争,机器人行业也不例外。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产能不断增加,自主品牌快速壮大成长,但也面临着打价格战、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要推动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尽快把内卷式竞争阶段缩短很有必要。
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并从2024年8月1日起实施,这也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解读2024版《规范条件》,是此次宣贯会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规范条件》也越来越完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资深专家杨书评解读,2024版有一些新变化。例如,在基础规范上,从“选优有强”到注重“基础规范”,适度降低入围门槛;在质量提升上,从侧重科技创新到注重技术能力、生产条件、质量要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能力。另外,还首次将关键零部件企业纳入规范范围,实现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的全链条覆盖。
(图为宣贯会现场)
“技术、研发、数字化”,这些关键词吸引了参会企业关注。《规范条件》要求,在技术能力和生产条件上,认证企业需要单独设立研发团队或部门,具备产品(含软硬件)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可根据客户需要设计开发相应产品,还应建有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部署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相应的工业软件和网络,能够实现规范化的工艺生产流程。
可见,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在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跃迁的窗口期中,通过设定一定的行业规范,能够提升企业整体技术含量,淘汰低效产能,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这种转型跃迁的生态环境,对机器人企业来说是重要机遇,需要好好把握。
(图为与会专家走进淄博企业)
对于全国重要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淄博来说,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山东专场宣贯会落地淄博,是对淄博的信任,淄博也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份信任。近年来,我市把机器人产业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的关键抓手,持续提升发展能级。全市机器人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发展态势加速形成,还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例如,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我市已经实现伺服电机、精密传动、控制器、传感器4大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2024年,我市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协作机器人、精密行星减速机产销量居全国首位。
会上,多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推介。技术突破,是大家绕不开的话题。以位于淄博高新区的企业山东港智创信为例,这家企业的六维力传感器产品通过1000万次疲劳试验验证,技术稳定性、一致性高,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将助力国产机器人更智能、更稳定。
在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规范条件》要求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部署工业软件,这将与淄博现有产业基础形成协同。而申请为“行业规范企业”,也将为企业安上一个“身份证”,助力淄博企业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并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已经基本符合申请条件,下一步,将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一步完善,争取最短时间内成为行业规范企业。”德美精密传动(淄博)有限公司执行总监胡升平说。
当规范成为常态,产业升级的真正战场,不在低端产能的存量厮杀,而在创新生态的增量建构。一次宣贯会,给淄博乃至山东机器人企业带来新的思维启迪。(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培珊)
来源:博览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