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报道,5月21日,据第一财经消息,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台北Computex2025大会上表示,美国对华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是失败的。“事实证明,最初制定人工智能扩散规则的那些基本假设存在根本性缺陷。”他说道。黄仁勋还透露,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拜登政府初期的95%下降至目前的50%。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美国政府对高性能AI芯片的出口限制,迫使中国客户转向本土供应商。
英伟达CEO黄仁勋(资料图)
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废止拜登政府“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规则的同时另行发布了三个关于境外AI芯片出口管制监管合规指引,简化规则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力度,保持了对中国AI发展的高压措施,并体现出未来扩大化的执法思路。一方面,相关措施对英伟达等海外AI链有一定预期修复。另一方面,国内核心应对方向仍然是强化自主可控和国产算力,打造中国AI供应链和技术体系。
五月中旬,马来西亚政府先是宣布要用华为芯片搭建AI系统,两天后突然撤回声明。这事让外界看明白,美国对华为的限制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技术合作。中国商务部紧接着发话,说要对遵守美国禁令的实体采取法律措施,中美贸易休战后的紧张关系又升温了。美国这次针对华为芯片的动作不小,连马来西亚这么远的国家都扛不住压力。有消息说不止马来西亚一个国家在动摇,有些地方可能悄悄改主意了。
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开放和合作才是推动进步的最大动力,而不是脱钩和孤立,黄仁勋的观点直接戳中了美方的痛点。中国并不是没有底气,过去几年,在美国不断敲打的背景下。中国的芯片技术和制造能力不但没有停滞,反而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例如,华为通过自研芯片杀出重围,已经成为了全球技术创新的标杆之一,而类似的企业还有网易云信、寒武纪等,它们正在把“芯片自主化”的口号变成现实,美国打得再狠,却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
华为自研芯片(资料图)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芯片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120021407A,申请日期为2023年11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芯片包括基材层、压电层、电极层和释放阻挡层。基材层和压电层层叠键合,集成电路加工厂进行预埋槽加工,释放阻挡层和电极层的制作,基材层的凹腔制作。释放阻挡层的材料为聚合物,液态聚合物容易填充于芯片的预埋槽中,工艺简单,填充效果好。
商务部发言人指出,中方注意到,美国商务部近日发布指南,以所谓推定违反美出口管制为由,企图在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包括特定的华为昇腾芯片。美方措施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保护主义做法,严重损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剥夺其他国家发展先进计算芯片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权利。中方认为,美方滥用出口管制,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危害中国发展利益。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资料图)
事实证明,美国的科技围堵充其量只能延缓中国AI技术前进的速度,却无法改变中国AI产业崛起的趋势。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对中国的AI出口管制失败了。今天的中国AI产业早已不复停留在过去外部输入、被动追赶的初始阶段,而是已经迈上了主动探索、自主迭代的新台阶。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5月22日发文指出,同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一样,许多分析师和业内人士也表示,美国为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而实施的芯片限制令,实际上“弊大于利”,对美国企业造成的伤害更大,反而令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加速发展,缩小了与美国在人工智能实力上的差距。
上一篇:观众挤爆成都馆 未来科技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