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
有一种“神奇薄膜”
它能让工业零部件
装上“数字指纹”
实现专属的防伪标识
目前它已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走,大徐带你去现场看看
在徐州高新区的一家企业车间里,一束直径不足头发丝百分之一的激光,以每秒数万次的频率在特制薄膜材料上雕刻着。随着激光的闪烁,一组肉眼无法察觉的微结构逐渐成型……
这看似普通的薄膜,正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秘密武器”——由中科宝溢视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宝溢”)自主研发的激光刻蚀柔性标签。
当这层薄膜贴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上,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时,专属的防伪标识便会“魔法般”显现,如同为每个工业零部件装上了独一无二的“数字指纹”。
“这款激光刻蚀柔性标签,目前在汽车行业应用非常广泛。一辆汽车的使用量多达百张,且大多应用在汽车蓄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及设备上。”中科宝溢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张保平说。
相比早前的技术和产品,激光刻蚀柔性标签可以大幅度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便于粘贴或电子安装,同时集成防伪、追溯等功能,能够满足现代制造业对产品高精度追溯的需求。
“攻克工业零部件‘身份证’技术,将助力国内企业采购成本下降约50%,同时在产品供应上不再受国外限制。” 张保平说道。
而这场技术突围战,源于一次“意外”发现。
2024年2月,中科宝溢材料事业部团队在市场调研与客户交流中了解到,汽车零部件上的激光刻蚀防伪柔性特种标签技术,一直被美国3M和德国德莎两家企业垄断,且价格居高不下,而国内产品因耐温性、抗腐蚀性不足屡屡受限。
“技术不能总被卡脖子!”2024年8月,张保平带领团队组成激光刻蚀防伪柔性标签项目组。“那段关键时期,我们几乎24小时都待在实验室,全身心攻克这项多重防伪标签材料技术,在光学、材料学、结构学的交叉领域反复推演,光耐高温材料的配比试验就做了200多次。”张保平回忆道。
经过一个多月日夜攻关,项目组逐一攻克耐高温、耐酸碱腐蚀、耐老化等诸多技术壁垒,研发进程按下“快进键”:
2024年9月,防伪材料“小样”出炉;
2025年2月中旬,开始最终试验及客户试用;
2025年4月,成功通过终端客户验证,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这项技术突破的背后,离不开企业多年在光学显示技术和影像材料技术的积累。”张保平说,作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科宝溢深耕高端影像显示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领域。团队将影像材料技术创新性应用于防伪标签,通过协同攻关实现自主可控。
当前,中科宝溢生产的激光刻蚀柔性标签,已经通过中汽研检测认证,并获得国内多家头部汽车企业试样认可,开始批量生产交付,真正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文字 | 梁梦雨
图片 | 中科宝溢视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上一篇:破釜沉舟出海,阿里云图什么
下一篇:电动车太卷,车企重新押注燃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