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假的?99%的人都误解了“因果”,科学家揭露真相惊呆全网
创始人
2025-06-06 09:01:02
0

大家好,我是科学羊。

当我们仰望星空,思索自己的存在时,有一个最根本、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总是悄然在我们身边:这个世界是连贯的。

你或许从未认真想过这个看起来有些哲学味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对这个世界进行理解、建模甚至预测?

因为它不会自相矛盾。

你无法一边掉进水里又一边保持干燥,你不可能既出生在你母亲之前,又是她的孩子。

世界中的每一个事实,都必须与其他事实协调一致。我们称之为“非矛盾律”,这是逻辑和认知的出发点。

但真正令人着迷的是,支撑我们整个世界的,不是物质,而是信息。而信息的两大特性 —— 连贯性与增长 —— 其实正是时间、因果与现实秩序的根本来源。

为什么“真实”不会自相矛盾?

打个比方:假设你今天找不到钥匙,第一个反应往往不是“它消失了”,而是“它一定在某个地方”,即便你眼前没有证据。因为我们下意识相信,钥匙不能凭空消失。我们的现实是有秩序、有因果的。

这种连贯性并不只是科学家的工具,它是构建一切知识的前提。

我们之所以能描述自然定律,是因为这些定律不会突然自己变调。水不会今天向上流,明天改向下。逻辑、物理、生命、意识,乃至一切知识的土壤,就是这个不变的事实:信息之间必须一致。

所以说:信息不仅连贯,而且自我扩展。

一条信息一旦成立,就会衍生出更多信息。比如“地球绕太阳转”,这个事实能推出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甚至节日的安排。更宏观来看,从一个细胞分裂出两个细胞,到万物演化出森林、城市与互联网,信息从未停止过生长。

我们通常说“因果律”,其实它不过是信息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展开方式。因果,是信息增长在时间维度上的展开。而时间,本质上只是事实之间某种特定顺序的名称。

时间,其实是因果投下的影子

你不可能在你的爷爷出生之前出生,对吧?

这不是一个宇宙笑话,而是信息运作的基本逻辑。

所有事实都建立在前面的事实之上。鸡的存在依赖碳、细胞、演化、农业,而这些又来自更底层的物理和数学规律。这种事实之间的层层嵌套与推动,造就了“时间”的流逝感。

在这个意义上,时间不是一条河流,而是信息拓展的副产品。它不是外在于现实的钟摆,而是内在于一切事实之间的秩序。

这种视角,不只是玄思,而是可以解释一些数学上的“炸dan”。

你听说过罗素悖论吗?

简单来说:数学家伯特兰·罗素曾想象一个奇怪的集合 —— 这个集合只包含“不包含自身的集合”。

但问题来了:这个集合自己算不算进自己?

如果算进去,它就违反了规则(因为它本该只包含不包含自身的集合);如果不算进去,它又正好符合规则,于是应该算进去……

这就像你对着镜子喊“我不是我”,结果镜子里的你也跟着陷入精神崩溃。

传统解决方法是:别让集合包含自己。但这就像说“为了避免狗咬人,我们禁止狗张嘴”,听起来没毛病,但本质是逃避问题。

试着换个角度看这个悖论:问题出在我们假设它“必须立即给出答案”。

我们默认集合的成员关系是静态的、不变的;但如果集合的内容是动态的,会随时间演变,那又如何?

假设这个集合是“延迟判断”的 —— 它在最开始确实不包含自己,因此符合标准。于是,它将自己包含进去,但这时它又不符合标准,于是又把自己踢出去……然后又符合标准,又包含自己……

这不是悖论,而是一个信息自反馈的钟摆循环。

这就像你买了最后一包标签贴纸,正要贴上标签告诉自己“没有标签了”,却发现你刚刚贴上去的标签又改变了库存状态。无限回圈,但并不自相矛盾,只是你在逻辑中模拟了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

我们的问题不是悖论,而是我们错误地认为,所有信息都在“同一时间点上”成立。

我们对现实的最大误解之一是:我们以为一切都在“此刻”同时发生。但现实中的“现在”,只是信息在一个因果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如果我们放慢节奏,接受信息是在逻辑上生长的,而非瞬间完成的,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悖论”根本不是悖论,只是我们强行让一个过程压缩进一帧画面。

这是我们在处理逻辑、哲学甚至数学时常犯的错。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在时间之外、如神一般地俯视一切事实,但信息的本质并不允许这种“全知视角”。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重要观察:时间与空间的根本差别。

时间是因果的产物 —— 某事导致另一件事,无法逆转。

而空间是并发的产物 —— 多个事实可以在同一“时间”同时成立,比如地球上不同的城市同时在发生不同的事件。

换句话说,时间是“排队”的结构,空间是“并列”的结构。

它们都来自信息,但属性不同。我们将它们合并,叫做“时空”,这是物理学的伟大发明。但从信息的视角来看,它们仍然是两种不同的秩序逻辑。

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想象实验。

假设你是一粒光子,从遥远的星系出发,在几百万光年后撞入地球的望远镜。对你来说,这个过程几乎是“瞬间”的。没有时间,没有旅程,没有过程 —— 只是一个事实,起点和终点被你同时“知道”。

但从人类的角度,这段旅程却可能比地球文明还长。

为什么?

因为你看的是一个全息化的信息网络 —— 其中涉及成千上万的互动、碰撞、反射、吸收,所有这些事件在整体上“变慢”了你的旅行。

而你本人 —— 光子 —— 根本不经历这一切。

所以,当我们说“接近光速时时间变慢”,其实是说:在信息网络中,一个越接近纯粹逻辑运作的现象(比如光子),它的“时间感”就越弱。

或许你会问:如果宇宙某处真的存在不一致性,我们能发现吗?

答案可能令人沮丧:不能。

因为我们的感知和理解机制,是建立在一致性之上的。一旦真正的不一致发生,它无法被我们表达,无法被我们记录,甚至无法被我们意识。你无法感知“逻辑以外的东西”,就像鱼无法理解“没有水”的存在。

这并不是说它一定不存在,只是说,我们的意识本身是由一整套自洽的信息网络构建的。

不一致,只会被过滤掉。

写在最后:这只是一个视角

当然,这并不是物理学课本上的标准解释。

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数学化的思维方式 —— 去重新理解时间、因果、悖论乃至整个现实结构的本质。这种视角并不与已有科学理论冲突,只是换了一种路径试图靠近那个遥远的真相。

而如果有一天,你也在思考这个世界是否真实、时间是否流动、悖论是否真是悖论,也许可以记得:一切的背后,都是信息在生长

好,今天就先这样啦~

来自:科学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信号盲区到全域覆盖:物联网聚... 物联网设备的 “死亡之区”—— 深山峡谷、高速隧道、远海孤岛,这些地方曾让单网物联网卡束手无策。物联...
2025未来网络创新技术与成果... 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迎来颠覆式演进的当下,网络通信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8月1...
当AI浪潮来到西部山乡小县 这些女性出生在西部山乡,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在家种地或外出务工,曾是她们最常见的人生选择。在人工智能...
原创 库... 不出意外的话,再过20天,也就是9月9日,新一代的iPhone17系列就要发布了。 这次最大的看点,...
眉山彭山:“筑日月模型 悟天地... 为点燃儿童探索星空的好奇心,让深奥的科学原理从课本走进生动实践,近日,一场由眉山彭山区科协主办、区图...
浙江君睿取得叠片分张上料机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君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叠...
格力高管回应空调市场份额被小米... 【CNMO科技消息】近日,关于“小米空调7月线上销量超越格力”的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起因是部分网...
技术应用 | 大模型在远程银行... 文/兴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 黄健 陈明雁 莫迪 何平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浪潮驱使银行业务模式发生了前...
注意:谷歌其他方式搞客户! 不... 注意:谷歌其他方式搞客户! 不是只有SEO和SEM! 大家好,我是郑州悉知科技的丹丹,别老惦记着谷...
拆解报告:Xiaomi小米开放... 小米在近期的「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发布了多款智能穿戴产品,包括小米首款AI眼镜、小米Watch ...
浙江赛思电子,第一份额拿下中国... 近日,中国移动2025-2027年同步网设备集采结果重磅落槌。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
移动快检车开进京郊农副市场 “... 央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记者 庞婷)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移动快检车”开进海淀区上庄水乡农副产...
2025年国产开放式耳机测评!... 开放式耳机可以说是我认为最好用的耳机类型了,作为一个耳机测评博主,也用过不少的开放式耳机,发现大家对...
浙江企业负面舆情优化处置行业发...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速度呈指数级增长,网络舆情已成...
Meta没做的,英伟达做了!全... 新智元报道 编辑:定慧 【新智元导读】英伟达发布全新架构9B模型,以Mamba-Transform...
外媒爆ARM挖角亚马逊AI芯片...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19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全球芯片架构公司ARM已聘请亚马逊前AI芯片部门...
江苏长灵贵金属取得高温熔炉内部...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长灵贵金属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高温...
2025年iOS云手机推荐:七... 在iOS云手机市场,用户面临着多样化的选择,这些选择不仅涵盖了iOS系统控制安卓设备的方案,还包含了...
原创 英... 7月31日,北京网信办针对英伟达算力芯片(H20)的紧急约谈正在进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
原创 美... 一个美国网友在网上抛出个火药味十足的问题:如果中国不让美国加入天宫空间站,美国有没有权利直接把它给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