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创未来|创业不到十年,他们让机器人拥有“灵魂”,走上蓉城街头
创始人
2025-07-10 14:21:20
0

“请注意观察来往车辆,安全通行。”

“红灯停,绿灯行,翻护栏,损形象。”

……

夏日的成都街头,车水马龙。在繁忙的路口,一台散发着银白色金属光泽、名为“通天晓”的机器人,正全神贯注地“站岗”。它目光如炬,紧盯着来往行人和信号灯。当红灯亮起,有行人试图抢行,“通天晓”会迅速抬起手臂做出标准禁止手势,同时发出清晰洪亮的语音提示。绿灯通行时,它又能娴熟地挥动双臂引导人流。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阿加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通天晓”在成都真实街头的首次协助“执勤”的场景。这场看似寻常的交通劝导,背后是这家成都本土科创企业让机器人拥有“本地大脑”的雄心,更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生动缩影。

6月16日,成都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中,“通天晓”在街头协助指挥交通 资料图

街头协助交警

机器人“本地大脑”秒级响应

让机器人走出实验室,站上复杂真实的成都街头,对“通天晓”是一场严苛的大考。相较于家庭或工厂,人流密集、车流不息的街头环境高度动态和不可控,对机器人的实时响应、安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极限挑战。

“毫秒级的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能力至关重要。”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阿加犀首席运营官史硕道出关键。当前许多智能设备依赖云端计算,存在成本高、网络延迟致命、数据隐私泄露三大痛点,“终端设备本质上缺乏‘灵魂’,其‘大脑’依附于云端。”

“让每个智能终端拥有本地大脑”,是阿加犀创始团队笃定的方向。这需要攻克一个核心难题:如何让原本依赖云端强大算力的AI模型,高效运行在小小的终端芯片上?

史硕告诉记者,阿加犀通过自主研发的以AidLux为代表的一系列AI工具链产品,率先实现了AI模型在终端侧的高效部署。正是这项技术,支撑了“通天晓”在成都街头的纯端侧运行——无需依赖云端,仅凭本地“大脑”就能完成自然语音交互、复杂视觉环境理解和实时运动控制,实现了边缘智能与瞬时响应的协同。

史硕

这场成都街头的“实战”,为“通天晓”提供了绝佳的技术验证场景,也为后续迭代积累了宝贵数据。

史硕强调,“机器人技术必须通过真实场景的应用才能持续优化和迭代。”

扎根蓉城

创业沃土“天时地利人和”

阿加犀的成长,深深植根于成都这片创新沃土。

2018年,中科院研究员孙晓刚与电子科大教授顾实联合发起“AidLearning”开源项目(AidLux前身),迅速吸引全球超百万用户。2020年,面对市场需求,二人果断在蓉创业,阿加犀应运而生。

“从初创到成长,成都市级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史硕感触颇深。这种支持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在于政府积极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主动为阿加犀推荐匹配本地及外地的技术和产业合作机会。公司楼下规划建设中的近2000平米机器人测试中心,也得益于成都高新区在场地协调、租金减免等方面的鼎力相助。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成都丰富的高校资源和富有魅力的城市环境,为阿加犀构筑了强大的人才“磁场”。“公司核心团队中,成都本地人才占到了6到7成。”史硕介绍,其中不乏从北上广深一线大厂积累经验后,选择回蓉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包括众多电子科大等本地高校培养的专业力量。公司目前百余人的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90%。

“成都不仅为我们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其地理位置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聚集了这些专业人才。”史硕认为,成都日益聚集的工业制造和AI上下游产业生态,也为阿加犀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未来已来

“成都造”机器人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史硕表示,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实现从芯片级算力优化到机器人“大脑-小脑”协同控制,从多模态交互算法到场景化部署方案的全栈技术突破。

阿加犀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突破,还体现在其领先的一芯多用机器人解决方案上。传统方案中,机器人需要多块芯片分别处理视觉感知、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任务,导致成本高、体积大、通信延迟严重。阿加犀凭借融合操作系统等技术,首次实现在一块边缘侧芯片集成所有关键模块,为机器人真正“减负”和“强脑”。目前,该“一芯多用”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等领域。在此基础上,阿加犀正进一步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单芯片解决方案,以实现多芯片系统的突破性替代。

当下,阿加犀正加速推进机器人及相关端侧AI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一方面,“通天晓”已在吧台服务、展厅讲解、交通劝导等场景开展应用测试;另一方面,阿加犀端侧AI技术早已在工业领域崭露头角。据介绍,在工业质检领域,阿加犀的智能工业相机及解决方案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服务于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多家卫生用品、纺织品制造商。

“我们下一步计划把机器人放到机械化工厂,放到日常生活中,使其能够帮助人们干更有价值或更危险的事情。”史硕透露,预计明年上半年,“通天晓”将在多个工厂进行试点测试,目标是在工业场景中替代部分复杂或危险的人工操作。与此同时,成都积极开放医疗康养、养老服务、市政服务等关键应用场景,为阿加犀等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试验田。

“通天晓”

从极客的开源项目起步,到吸引全球芯片巨头高通的投资与合作;从攻克端侧AI的硬核技术,到将“成都造”机器人推向真实街头和全球市场——阿加犀的每一步成长,都浸润着成都提供的养分与机遇。而这家不断为机器注入“灵魂”的企业,也正以其创新活力,反哺着这座城市的科技基因与未来想象。

在成都,创新的故事未完待续。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机器人测试中心即将在公司楼下启用,这里将成为阿加犀下一代机器人产品的重要孵化场,也象征着成都与创新企业携手奔向未来的坚定承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适老化玩具兴起:浙江义乌商户“... 中新网义乌7月10日电 题:适老化玩具兴起:浙江义乌商户“试水” 用户自创 作者 董易鑫 李朵 “这...
小米全力攻克!曝玄戒自研5G基... 快科技7月10日消息,据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小米新一代自研基带进展还不错,有突破。 不过目前来看,下...
月球样品又有新发现 校准“月背...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科技日报:AI学会“欺骗”,人... 第九届伦敦AI峰会期间,一位参观者在观看展板上的内容,介绍AI在各方面的应用。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
自体生成CAR-T疗法赛道升温... 自体生成CAR-T疗法可显著降低成本,但技术壁垒极高。 传统的CAR-T细胞疗法是将人的T细胞在体...
神十九乘组183天太空之旅:种... 中新社北京7月9日电 题:神十九乘组183天太空之旅:种甘薯、养果蝇、出舱时长创纪录 作者 马帅莎 ...
邬贺铨:6G与AI“不谋而合” 光明网 光明网讯7月3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发展”专题论坛召开。论坛汇聚...
具身智能最先跑出的“杀手级产品... 文 | 具身研习社,作者 | 彭堃方,编辑 | 鑫燚 陪伴机器人的护城河,或许深筑于一个更微妙却也...
恒小花:深度解读人工智能背后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
原创 海... 凉拌海带丝下肚前,咱可得问一句:您嚼的到底是啥玩意儿?咱别露怯,张嘴就来“海带当然是海菜啊”!生物学...
文科复兴的困境与破局 摘 要 文科复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面对着复杂的学术环境,在世界范围内步履维艰。文科面临融媒...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上新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昨天(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的...
当机器人的风“吹进”厨房 炒菜... 炒菜机器人“杀进”万亿元级的中餐市场。 7月10日,成都餐饮行业科技智能发展创新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独家|前员工讲述Manus战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7月10日讯(记者 朱俊熹)自今年3月推出“全球首款通用型Agent”M...
美国研究人员训练机器人自主完成...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9日说,他们训练出一个能利用人工智能(AI)...
边缘计算,驱动智造变革|iEi... 作为深耕工业计算机行业逾20年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威强电工业电脑有限公司(IEI TECHNO...
六盘水市举办2025年智慧政务... 为提升政务服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推动智慧政务技术应用。2025年7月8日,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7月9日,与会嘉宾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新华社济南7月10日电 题:古...
三星Z Fold7机身薄至4.... 目前,轻薄化是大折叠屏手机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折叠屏手机厂商,7月9日晚间22点,三星召...
索尤若驱动申请移动运输系统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移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