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养老,啥样?
创始人
2025-07-11 18:02:03
0

机器人养老,啥样?

半月谈记者 唐弢

近期,被称为“爬楼神器”的外骨骼机器人热销,深受老年群体青睐。随着银发市场需求增加,以及技术升级和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机器人有望在助老康养市场迎来快速发展。但养老机器人产业仍需跨过研发成本高、市场普及度低、销售限制多等诸多门槛,共同构建“硬核科技与温暖亲情”共融的智慧养老生态。

养老机器人产业迎来市场机遇期

最近,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在购物平台上架了一款售价2500元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面向个人用户销售。短短15秒,几百台就宣告售罄,而在认购的消费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老年人。

在全球老龄化浪潮汹涌的当下,养老机器人产业顺势崛起,逐步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为解决养老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化路径。

养老机器人行业关乎民生。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占我国人口的22%。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在感知、体力和认知等方面,将不同程度地出现功能衰减甚至失能。包括外骨骼机器人在内的养老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有尊严地独立居家高质量生活。

目前,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景象。在广东深圳,部分养老院里有洗浴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辅助行走机器人等多款智能机器人“上岗”;在重庆,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进行智能化、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北京的长者陪伴机器人集日程提醒、陪聊解闷、查菜谱、紧急呼叫等功能于一身,成为老年人贴心的生活伙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约79亿元,未来五年将会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到2029年将会达到159亿元。

养老机器人发展仍面临多重门槛

技术成熟度较低,交互能力有待提升。目前机器人主要承担简单重复类劳动,而在复杂场景下的自主决策、环境感知、人机自然交互、情感理解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光华数智产业研究院载文说,养老机器人需整合AI、机械工程、心理学等多领域知识和技术,但国内研发多集中在单一领域,且对老年人生理特征(如关节活动度、语音节奏)适配度低。

以外骨骼机器人为例,在人机协调性方面,考验的是驱动电机的响应和对人体运动轨迹的判断,外骨骼产品要实现大规模商用,还需要使用大量测试数据对算法进行优化。

2025年4月8日,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养老产业馆展区,泰康展位一款智慧外骨骼机器人市民纷纷尝鲜体验

研发成本居高不下,普惠推广难度高。养老机器人目前还是一个“奢侈品”,只有把价格“打下来”,才能真正把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变现”。一台人形机器人需搭载30个以上伺服电机,仅硬件成本就超5万元。目前,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9.9万元;H1人形机器人的售价,则为65万元。另外,国内机器人企业年产量普遍低于1000台,难以通过量产摊薄研发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表示,AI养老产业化生产能力不足,是新产品和服务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体系化协作生产能力不足,测试、评估、检验难以形成闭环。

标准体系滞后,存在一定隐私安全风险。国内缺乏统一的养老机器人功能分级、安全认证标准,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在安全性方面,机器人因技术故障导致误操作,可能对老年人造成身体伤害。隐私保护方面,健康监测和数据管理功能存在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风险。伦理层面,过度依赖“智能陪伴”可能削弱人际互动,导致老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加剧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引发“技术取代亲情”的争议。

加强扶持助力老人共享科技成果

“机器人养老”响应了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以技术为支撑,以需求为导向,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以实现“人机合一”,让老年人共享科技发展的成果。

2025年3月12日,在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使用智慧养老机器人测血压

——强化顶层设计与标准引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建议,将发展养老机器人纳入新的战略规划,重点推动社区和家庭养老机器人发展行动计划。将养老机器人纳入“新质生产力”重点产业目录,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细则。

——加大技术创新扶持力度。机器人生产成本的降低需要大规模需求的支撑,政府部门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帮助缓解机器人价格高昂、接受度低等问题。可增加对智能外骨骼等机器人研发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比如设立智慧养老科研成果转化基金,对柔性传感器、AI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给予资金倾斜。

——优化市场环境与消费生态。一方面,积极破除认知壁垒,通过老年大学、社区科普活动普及养老机器人产品使用技能,减少“数字鸿沟”。另一方面,探索培育应用场景,通过政府采购、示范项目等方式,鼓励智能机器人在医疗、养老、救援等领域加快推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四号丙连续作战,试验二十八...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继7月3日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后,8月17日16时5...
时隔五年!华为Pura 80全... 快科技8月17日消息,日前,华为Pura 80系列迎来HarmonyOS 5.1.0.217 SP2...
酶联斑点Elispot实验系统 酶联斑点Elispot实验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量特定细胞中分泌性蛋白质(如细胞因子)的强大工具,广...
“机器人奥运”落幕 竞赛推动技...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 吕少威) 天工、宇树科技、加速进化、松延动力……诸多中国人形机器人“明...
上海永客取得对夹式止回阀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永客气动成套制造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对...
在跨国公司第一次组装“机械手”... “第一次亲手装机械手,才发现原来机器人离我们这么近!”“动手完成机械手装配的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工程...
具身天工Ultra百米赛斩获冠... 8月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4x100米决赛收官。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地...
《外星异客》新书发布会暨影视I...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徐嘉悦 图/主办方供图 8月15日晚,广州琶洲展馆12.2馆3...
电银配售电取得可壁挂充电桩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电银配售电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可壁挂的...
“南山智造”机器人走进千行百业 深圳商报记者 涂竞玉 聚光灯下,星行侠的科普课堂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星尘智能Astribot S1...
《AIGC技术对中国出版行业影...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出版业,面对人工智能尤其是AIGC技术的不断...
卢伟冰预热小米16系列:产品定... 日前,小米手机迎来14周年生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发布视频,分享...
M9覆铜板增量材料:球形硅微粉...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伏白的交易笔记) 一. 驱动逻辑 英伟达新一代Rubin架构预计于2026年...
原创 红... 红米手机一直以高配置、低价格市场战略为主,出货量不断增长,甚至是超过部分手机品牌。现已推出四大系列,...
把“天空”搬进ICU!这家医院... 在冷色调仪器环绕的重症监护室,滴滴答答的仪器声响外,一片流动的“天空”正悄然改变着患者的康复体验。广...
“悟空AI”助力神舟二十号,中... 🤖 由 文心大模型 生成的文章摘要 前文介绍了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出舱活 北京...
山西:推进新型工业化,塑造发展... 转自:山西经济日报 文 | 山西经济日报 王龙飞 走进山西东睦磁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见证机... 8月17日,随着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闭幕,人们在享受着这场科技前沿的盛宴时,也感受到了科技...
苹果云手机模拟器ios系统:好... ## 一、云手机搜索初印象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云手机逐渐成为游戏玩家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在网络上搜...
东岳永盛取得一种电驱桥减速器壳...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东岳永盛车桥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