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林斐
“帮我找医用离型纸的供应商,要求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已经服务了很多客户。”
通过搜索收集基于可信数据,辅以B2B平台和企业官网数据等信息,判断资质、实力,过滤异常企业,进行备选评估,验证信息准确性,整理文档并生成报告——稍等片刻,符合要求的两家供应商被筛选出来,结果中包含公司名称、注册时间、“启信分”和注册资本等简要信息,打开报告还能看到供应商的详细信息。
7月17日,在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启信慧眼品牌升级发布会现场,就呈现了这样一幕。这是启信慧眼推出的商业大数据领域AI大模型应用在“寻源拓客”场景中的实际演示。
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8年,AI Agent将融入三分之一的企业软件,成为商业决策的重要参与者。但现实中,许多企业面临“有数据、有模型、不会用”的困境。
合合信息数据事业部副总经理沈东辉表示,这款应用依托“大模型+业务Know-How”的核心优势,聚焦企业营销、尽调、风控等核心场景,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提升企业从数据洞察到智能决策的全链路效率。
据悉,该应用在寻源拓客、企业简介、风险解读三大核心产品模块融合了AI能力,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以AI寻源拓客功能为例,用户输入自然语言描述后,AI可解读用户意图、智能匹配标签,一键输出符合条件的目标企业列表。
“基于启信慧眼专有大数据引擎和AI算法,AI企业简介功能深度融合内、外部数据,改变了以往人工耗时查看企业司法、经营、风险等多维数据的低效模式,能自动生成企业全景画像。AI风险解读可全面扫描目标企业的潜在风险,针对企业法律文书‘量大难抓重点’‘关键涉诉金额缺失’的痛点,该功能能从海量数据中精准提取关键信息,转化为清晰易懂的风险提示,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率与效率。”沈东辉进一步解释道。
沈东辉向《IT时报》记者表示,该应用能较好地解决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将数据源框定在可信来源中,确保大模型输出可靠的事实性描述而非主观臆断,从而降低“幻觉”风险。
据悉,不同于依赖互联网公开数据作为“原始燃料”的主流大模型,启信慧眼拥有覆盖3.4亿家企业、超2000亿条实时商业大数据的确定性数据源,其高质量、创新型特色数据集包括32个行业大类、超500个产业链专题,以及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产业龙头等在内的超过3000万家各类企业主体的产业链数据库。同时,通过给大模型微调训练、结论指引及精准的参数控制,启信慧眼可对模型的推理过程进行主动约束,抑制其发散性联想与过度推理,降低大模型“捏造”数据的倾向,为AI决策提供坚实可信的数据支撑。
沈东辉表示:“启信慧眼AI大模型应用的发布,助力企业商业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算法驱动转变。未来,我们将在更多核心业务模块上深化AI应用,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决策。”
启信慧眼同时宣布完成品牌升级,定位为“商业数据智能决策企业级AI产品”。本次升级标志着启信慧眼从商业数据查询服务,迈入数据驱动商业决策的新阶段。
“慧眼”寓意洞察本质、明辨真伪的能力。沈东辉表示,此次品牌升级旨在通过AI技术,帮助客户从海量数据中精准定位关键信息,洞察目标企业的风险与商机,分析其潜在影响,并自动生成专业结论与应对建议,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从认知到行动的决策支持。
合合信息数据事业部副总经理沈东辉现场宣布启信慧眼品牌升级
本次升级重点围绕产品、技术、场景三大维度展开。在产品层面,启信慧眼将AI技术融入核心产品模块进行应用,推出AI风险解读、AI商机挖掘等系列功能,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例如,针对供应商信息不透明、供应链风险感知滞后、内部数据难整合等供应链管理痛点,启信慧眼为全球供应链企业打造全天候智能预警平台,构建了可视化“世界风险地图”。目前该产品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地震局、气象局、主流新闻平台对接,支持130多种语言自动翻译,助力企业识别风险并提供决策建议。
在底层技术层面,依托母公司合合信息构建的“天枢、天璇、天玑”三大底层技术平台,升级后的启信慧眼在数据处理、语义理解和智能推理等方面有所提升,自主推理及决策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启信慧眼持续深耕业务场景,将行业经验转化为标准产品及方案,已为制造、金融、医药等行业的上千家头部客户提供商业数据智能决策服务。产品日均风险扫描量超2000万次,累计为客户拦截风险损失预估超200亿元,寻源拓客效率平均提升30%-50%,体现了其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