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总爱趴在阳台上看星星,那会儿就觉得火星特别显眼,红通通的像颗烧红的煤球。后来才知道,这颗红色星球上藏着不少秘密,尤其是那些说来就来的沙尘暴,简直像个脾气古怪的老头,时不时就掀起漫天黄沙,连我们派过去的 “探险家” 都得受它的气。
你知道吗?火星上的沙尘暴跟地球可不一样。地球上的沙尘暴再厉害,顶多遮几天太阳,可火星上的全球性沙尘暴一刮起来,能把整个星球都裹进去,连阳光都透不过来。而且这事儿还挺有规律,大概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大的,像是老天爷定好的闹钟,到点就响。科学家们说,这跟火星的季节变化有关,就像地球冬天会下雪一样,火星的某些时候,地表的干冰升华,加上大气环流一搅和,沙尘就跟着起哄,慢慢从局部蔓延到全球。
我总想起 2018 年那回,NASA 的 “机遇号” 火星车就是栽在了这种沙尘暴手里。说起来机遇号也算是个老伙计了,本来设计寿命就三个月,结果硬是在火星上跑了十四个年头,传回了多少珍贵的照片和数据啊。可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沙尘暴,就让它再也没能跟地球说上话。
那时候,机遇号正处在火星的子午线高原。一开始,科学家们发现远处的天际线有点发红,就知道不妙 —— 沙尘暴要来了。他们赶紧给机遇号发指令,让它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尽量多储存点电力。毕竟这小家伙是靠太阳能干活的,一旦阳光被挡住,就跟手机没电了一样,啥也干不了。
刚开始那几天,传回的照片里还能看到远处的沙丘轮廓,只是天空越来越暗,像傍晚被墨汁染过似的。控制中心的工程师们每天盯着屏幕,看着电力数值一点点往下掉,心里都揪着。有个老工程师接受采访时说,那感觉就像看着自家孩子在外面遇到了危险,却啥也做不了,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
大概过了一个月吧,机遇号传回的信号突然变得断断续续。最后一条完整的信息是:“我的能源快耗尽了,正在进入低功耗模式。” 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沙尘暴持续了整整三个月。这期间,地球上的团队每天都守在天线旁边,一遍遍地发送唤醒指令。他们知道,机遇号的设计能抵御低温,但如果电池彻底耗尽,电路可能会被冻坏。可谁也不愿意放弃,毕竟那是跟了他们十四年的 “老伙计” 啊。
等沙尘慢慢散去,火星表面重新被阳光照亮时,唤醒指令发了一次又一次,天线那边始终只有沙沙的噪音。后来 NASA 宣布,机遇号正式结束使命,那会儿好多参与过这个项目的人都红了眼眶。有个年轻的工程师在博客里写:“就像小时候弄丢了最心爱的玩具,明知道找不回来了,可还是忍不住在原地打转。”
其实火星上的沙尘暴,早就不是第一次给人类的探测器添麻烦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海盗号着陆器,就曾被小规模沙尘暴影响过工作。但全球沙尘暴这种级别的,还是让科学家们吃了不少苦头。它们就像火星上的 “周期性魔咒”,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大的,至于具体什么时候来,规模有多大,至今还没法精准预测。
有人可能会问,那现在的火星车,比如毅力号,会不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嗯,工程师们确实吸取了教训。毅力号用的是核电池,不用依赖太阳能,就算遇到沙尘暴,也能正常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完全无视沙尘 —— 厚厚的沙尘覆盖在仪器上,还是会影响观测精度。
每次想起机遇号,我总觉得它像个勇敢的探险家,在陌生的星球上坚持了那么久,最后被一场自然的伟力困住。它没能回来,但它留下的数据,让我们更了解火星的脾气,也让后来的探测器能少走弯路。
你说,宇宙是不是就这样?一边给我们设置重重障碍,一边又在这些障碍里藏着成长的密码。火星上的沙尘暴还会继续刮下去,说不定下一次,我们的探测器就能更从容地应对了。
要是你也对这些宇宙的故事感兴趣,就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呗。说不定下次聊到别的星球奥秘时,还能给你带来点不一样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