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11点,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病房里,来自重庆市的14岁男孩小龙安静地躺在病床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暖洋洋的。小龙刚接受了电子耳蜗植入术,非常成功,这几天恢复得不错。医生说,一个月后,给他装上外机,他就能听见爸爸妈妈喊他了,从此告别14年的无声世界,听见外面的声音……
专家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无声世界里的14年
小龙一家住在重庆,他从小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14年来,一直活在一个寂静的世界里。
说起14年的求医经历,小龙的爸爸龙先生一言难尽。他说,儿子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特别在7岁以后,两只耳朵的病情更加严重,听不见周围的一点儿声音,孩子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也不爱动。
为了治好儿子,夫妻俩四处求医,想尽了一切办法。起初,龙先生和妻子带着儿子在重庆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打听各种治疗方法,但效果不明显。但是,夫妻俩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治疗。经过朋友推荐,龙先生带着儿子来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7月15日,在爸爸陪伴下,小龙住进了医院。龙先生说,来医院之前,他们在网上查询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情况。住进医院后,医护人员悉心照顾儿子,让他们一家人很感动。
耳鼻咽喉科医疗团队了解了小龙的病情后,给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经过综合评估后,医疗团队决定为小龙进行电子耳蜗植入手术。
“毫米级”手术
这是市一院耳鼻喉科做的第一个电子耳蜗植入术,医护团队十分重视,术前模拟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准备了应对措施。
7月17日上午9点多,在医院多位专家的全力支持下,耳鼻喉科主任刘毅带着10余名医护人员为小龙进行手术。不到3个小时,医护团队成功在手术显微镜下精准定位耳蜗位置,将毫米级的电子耳蜗电极阵列顺利植入小龙耳蜗中。术后,小龙的生命体征平稳。
小电子耳蜗不是简单的“放大器”,而是通过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为重度听障患者搭建起通往有声世界的一个桥梁。目前,小龙即将进入术后康复训练阶段。一个月后,给小龙装上电子耳蜗的外机,在他逐步适应新的听觉世界后,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欢声笑语中健康成长。
电子耳蜗植入术对手术的精准度和团队的协作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刘毅说,小龙的手术是医院耳鼻喉科做的首例电子耳蜗植入术,填补了医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使医院在听力康复治疗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病房里的小龙很高兴,他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我想快点装上外机,到时候就能听见爸妈说话了,也可以和好朋友交流了。”看着日益康复的儿子,龙先生很激动:“关键是,医保还报销了50%左右的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我们家的经济负担。”
刘毅说,云南省电子耳蜗(人工耳蜗)纳入医保后,最高支付标准约为4.6万元。今年3月起,云南省实施国家集采政策后,单侧人工耳蜗价格降至4万元至5万元,叠加住院费用后总花费约6万元至7万元,经医保报销后,患者自付部分仅需几千元至2万元左右。
从小龙入院到术后康复,耳鼻喉科护士长储爽爽带着护士团队悉心照顾着他,并指导他做康复训练。大家非常期待,一个月后,小龙就能和他们正常交流了。(昆明日报 记者黄河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