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深度科普:高纬度人类应进化出厚毛发来御寒,为何现实并非如此?
创始人
2025-07-31 20:41:02
0

在探讨高纬度人类毛发进化这一有趣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审视一下大众对生物演化的常见认知误区。

长久以来,很多人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层面,尤其容易将拉马克的 “用进废退” 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混淆 。

拉马克,这位 18 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首次提出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并区分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进化学说核心是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在拉马克看来,生物变异是定向的,总是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比如,他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原本较短,但由于它们为了获取高处的树叶,不断地伸长脖子,久而久之,脖子就变得越来越长,这种后天获得的长脖子性状还能遗传给后代。同样的道理,按照拉马克的理论,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类为了抵御严寒,就应该进化出厚厚的毛发。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符合我们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直观理解。

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拉马克的理论逐渐被证明存在局限性。

达尔文的进化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科学的视角来理解生物的演化。达尔文在 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核心观点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他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繁殖过程中,由于变异的存在,生物的后代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性状,有的适应环境,有的则不适应。通过自然选择,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

比如,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羚羊群体中会存在跑得快和跑得慢的个体,当面临猎豹等天敌的追捕时,跑得快的羚羊更有可能逃脱追捕,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这样经过多代的自然选择,羚羊群体中跑得快的基因就会逐渐占据优势,整个群体的奔跑速度也会不断提高。

拉马克的 “用进废退” 学说在生物学发展历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主动适应环境的过程,生物个体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和生理特征 。在他看来,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变得发达,而不使用的器官就会逐渐退化,这就是 “用进废退”。

比如,他认为洞穴中的鱼类,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眼睛不需要使用,所以逐渐退化。同时,拉马克还提出了 “获得性遗传”,即生物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就像长颈鹿,拉马克认为其祖先原本脖子较短,但为了获取高处的树叶,不断努力伸长脖子,久而久之,脖子逐渐变长,这种后天获得的长脖子性状遗传给了后代,经过多代积累,长颈鹿就拥有了如今长长的脖子。

从这个逻辑出发,对于高纬度地区的人类来说,由于环境寒冷,按照拉马克的理论,人类为了抵御严寒,应该不断使用毛发相关的生理机能,从而使毛发变得越来越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论则构建了一个更为科学、全面的生物进化框架。

他的理论基石建立在生物的过度繁殖、变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等关键概念之上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这意味着生物会产生大量的后代,但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生存竞争。在繁殖过程中,生物会出现各种变异,这些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可能使生物更适应环境,有的则可能使其不适应环境 。

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它们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达尔文认为,在长颈鹿的祖先群体中,存在着脖子长度不同的个体,这是变异的结果。当环境发生变化,比如低处的食物减少时,脖子较长的长颈鹿能够获取到高处的树叶,从而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它们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将长脖子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经过多代的自然选择,长脖子的特征在长颈鹿种群中逐渐得到巩固和加强,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的长脖子。从这个角度来看,生物的进化并非是生物个体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而是自然选择对种群中不同变异个体进行筛选的过程。

大约在 19 万年前,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 人类穿上了衣服 。

这一行为看似简单,却对人类的进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衣服出现之前,毛发对于人类来说是重要的保暖屏障,在寒冷的环境中,毛发的浓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几率。然而,衣服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衣服的保暖效果相较于毛发更为出色,而且具有更强的可调节性。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和环境,选择穿着不同厚度、材质的衣服。比如在极寒的冬天,人们可以穿上厚厚的兽皮大衣;而在较为温和的季节,则可以选择轻薄的织物。

衣服的出现使得体毛的浓密与否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不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无论是体毛厚的个体还是体毛薄的个体,都能够借助衣服的保暖作用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且都有平等的机会繁衍后代,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自然选择是对生物种群中不同变异个体进行筛选的过程,其核心是适者生存。

在衣服出现之前,如果个体的毛发不够浓密,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就很可能难以抵御严寒,从而降低生存和繁衍的几率,这样控制毛发稀疏的基因就容易被淘汰。但是有了衣服之后,毛发厚和毛发薄的个体在生存和繁衍方面没有了明显的差异,自然选择也就不再偏向于毛发厚的个体,控制毛发薄的基因得以在种群中稳定存在 。

随着衣服在人类生活中的普及,浓密的体毛逐渐从一种对人类生存有利的性状转变为无用甚至有妨害的性状 。

在远古时期,毛发虽然能保暖,但也存在诸多弊端。毛发容易滋生寄生虫,比如虱子等,这些寄生虫会吸食人类的血液,传播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毛发过多不利于人类进行剧烈的活动,在狩猎、采集等活动中,浓密的毛发会使人感到燥热,影响身体的散热,降低活动效率。

当人类有了衣服之后,这些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

衣服可以随时更换、清洗,能够有效减少寄生虫的滋生,相比之下,浓密的体毛就显得格外麻烦。于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人类身体上的毛发逐渐被淘汰。除了头发、胡须和腋毛等少数几处毛发被保留下来,其他部位的毛发都逐渐变得稀疏。

头发能够保护头部免受阳光直射和外界伤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保暖作用;胡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男性的雄性特征,在求偶等社交行为中可能发挥作用;腋毛则可以减少腋下皮肤的摩擦,防止皮肤受损。而其他部位的毛发,由于不再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逐渐在进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所舍弃 。

当我们观察世界上不同人种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白种人的体毛相对较为发达,黄种人其次,而黑种人的体毛则相对较少 。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自然选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

白种人大多生活在高纬度地区,如欧洲、北美等地。这些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严寒。在这样的环境下,毛发具有一定的保暖作用,能够帮助人体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那些毛发相对浓密的个体在寒冷的环境中更具有生存优势,他们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从而使得控制毛发浓密的基因在白种人群体中得以保留和传播,导致白种人的体毛相对较为发达 。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其生活的纬度范围较为广泛,气候条件也较为多样。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黄种人逐渐适应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体毛的浓密程度也处于一个适中的水平。相比白种人,黄种人生活的环境相对没有那么寒冷,对毛发保暖功能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体毛也没有白种人那么发达 。

黑种人主要起源于非洲热带地区,那里气候炎热,阳光强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浓密的毛发反而不利于身体散热,容易导致身体过热,增加中暑等健康风险。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黑种人逐渐进化出了相对较少的体毛,以更好地适应炎热的气候 。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保暖设施和科技产品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进一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模式 。如今,保暖材料不断创新,从传统的羊毛、羽绒,到高科技的纳米纤维材料、智能温控材料等,保暖效果越来越出色。

像一些户外保暖衣物,采用了特殊的防水透气面料和高效保暖填充物,能够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为人们提供可靠的保暖保障。室内保暖设施也日新月异,暖气、空调、地暖等设备让人们在寒冷的季节里能够享受到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已经完全摆脱了对体毛的依赖。

无论是生活在高纬度地区还是低纬度地区,人们都可以通过各种保暖科技轻松应对寒冷的天气 。这意味着,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体毛的浓密程度已经不再是影响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因素,自然选择也就不会再朝着增加体毛厚度的方向对人类进行筛选。

展望未来,科技对人类进化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化的方向可能会发生重大转变 。基因编辑技术或许能够让人类主动修改自身的基因,消除一些遗传疾病,甚至增强某些身体机能,如提高免疫力、增强智力等。

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结合,可能会催生人机融合的新形态,人类的身体可能会与各种智能设备和生物芯片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强大的能力。比如,未来人类可能会通过植入生物芯片来增强记忆力、提高计算能力,或者借助智能外骨骼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这些科技的发展将为人类进化开辟全新的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前言 在全球科技博弈中,卫星作为现代战争与经济竞争的核心资源,其“寿命”已经直接影响着战略成本、替...
原创 从... 在中国科技创业的璀璨星河中,有这样一位低调却极具影响力的女性,她不仅是全球无人机巨头大疆的幕后功臣,...
原创 告... 每次换手机就像参加一场科技界的“相亲大会”——参数表看得眼花缭乱,宣传语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可能还是选...
世元精密取得消防柔性抑制管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常州世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消防...
原创 2... 面对琳琅满目的智能手机市场,如何挑选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机型?作为数码博主“地瓜说机”,今天为大家带来...
聚焦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 北大依...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迅猛发展的当下,大模型参数和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离不开多硬件...
港澳业界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收获... 据新华社上海电(记者许晓青)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近日在上海闭幕。连日来,通过参展、参会、项目签约...
捷顺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捷顺科技(002609)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洛阳卡瑞起重取得新型电永磁翻转...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洛阳卡瑞起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 夏威夷群岛上空的飞机正在空投一种特殊 “货物”—— 数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蚊子。这一场景并非科幻电影中...
阳光电源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阳光电源(300274)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大厂竞逐具身智能生态位 头部机... 搭载Tairos平台的G1机器人与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互动。 宇树机器人G1牵着G02机器狗在腾...
冥王星奇景:冰山、氮河与心形平... 在浩瀚的宇宙深处,有一个被边缘化却充满神秘魅力的小天体——冥王星。尽管它已被从九大行星行列中除名,降...
广州“科普使者”揭晓:科学家变... 7月30日至31日,2025年广州地区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来自全市29支代表队的16...
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实施“人工... 在今天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7...
原创 2... 开篇介绍 每次打开电商平台,面对琳琅满目的手机型号,是不是总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作为深耕...
原创 美... 7月30日,华为把自家研发的仓颉语言全部开源,编译器、运行库、标准库统统白送。五年前立项时,没人信中...
全球首款珠宝小折叠:联想mot... IT之家 8 月 1 日消息,科技媒体 YTECHB 昨日(7 月 31 日)发布博文,分享了一组渲...
曝REDMI K90系列全系标... 【CNMO科技消息】8月1日,CNMO注意到,数码闲聊站透露,某子品牌新款迭代旗舰手机的物料开始试产...
我在抖音直播间,做酒店前台 作者 | 封华 编辑 | 魏晓 “宝宝,给您看一下石家庄的链接,如果您不会预约的话,可以打在公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