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全力推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数字赋能,龙岩新型工业化加“数”跑
位于漳平九龙江畔的企业龙钢新型材料打造龙钢工业4.0智能工厂,依托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提升20%、运营成本下降58%;
位于新罗区未来城的企业龙净蜂巢储能科技生产线采用行业先进制造工艺及设备,打造储能行业“全链智造”新模式,90%工序实现自动化生产;
……
近日,我市龙钢新型材料、龙净蜂巢储能科技、龙合智能、龙氟新材料等4家企业凭借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连接的突出成果登榜2025年度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反映出我市近年来全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的积极成效。
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灵巧的机械臂上下舞动,现代化生产气息扑面而来;凭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小企业共享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等信息,统一调配产能……放眼闽西大地,一个个制造业企业通过生产换线、人机协同、上云上平台等方式,从传统生产模式中“破茧而出”,加快实现“蝶变腾飞”。
走进龙州工业园区福建威而特旋压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数十条数字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偌大的车间内,零星只见数名工人在产线末端分拣、核验产品。“通过智能化改造,原本每条生产线需要近10人来完成,现在仅需1人,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去年公司产值达2亿元。”公司设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威而特旋压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皮带轮生产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2年启动自动化改造提升,目前已建成5G数字化智能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自动化率达到85%,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15%,产品交付周期也缩短至原来的90%以内,部分场景成为工信部认定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该负责人说。
威而特的智能生产场景正是我市企业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政策引领、典型引路、平台赋能等措施,我市促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由“点上培育”向“全面推进”迈进,全市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比例大幅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培育。全市培育建设了15个行业(区域)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200多个工业互联网APP,接入平台的工业终端设备超过1万台套,平台服务企业数超过1万家,平台在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1个平台入选国家级示范平台,5个平台入选省级示范平台,数量居全省第三。
企业“上云上平台”持续推进。目前我市已推动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纺织等行业800多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有效助力企业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为工业大数据应用奠定基础。
新质生产力赋能效应凸显。5G应用方面,我市在矿山、机械装备、化工、农产加工等行业建成2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应用场景涉及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生产现场监测、生产能效管控等;AI应用方面,30家企业在研发设计、视觉质检、参数优化、数字营销、财务管理自动化等领域强化人工智能应用,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倍增效应逐步凸显。
标杆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9个国家级数字化应用试点示范和典型案例、3家工信部5G工厂名录企业;培育了41个省级数字化应用标杆企业、2个省级工业数据安全标杆企业,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三、第二。
城市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我市围绕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加工、电子元件及其专用新材料制造等3个细分行业,积极推进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目前已有210家企业达成数字化改造意向,55家企业签约并通过备案审查,其中45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我市企业“智改数转”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兴赛道。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持续推动智能制造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以场景驱动的“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智”动能。(龙媒体记者 曾燕福 通讯员 倪晓艳)
上一篇:谷歌学术可能撑不过2029年?
下一篇:云灾备数据复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