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召开在即,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生机。当前,越来越多企业正以创新姿态拥抱数字化,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和精准服务,如同"隐形翅膀",助力企业在转型路上轻装前行、行稳致远。
"老字号"的智造转型的底气
在贵阳市乌当区的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机器人挥舞机械臂精准作业,智能物流系统将零部件"送货上门",曾经需要人工搬运的沉重物料,如今通过自动堆垛系统井然有序地存取。这家为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立下汗马功劳的老牌制造企业,如今正经历一场"智造革命"——投入2.2亿元深耕智能制造,推动从生产到物流的全流程数字化升级。
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是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企业财务负责人回忆道,他们不仅手把手教我们规范归集研发费用、健全财务核算,还辅导我们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更重要的是帮我们守住了合规经营的底线。
像万江机电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2024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乌当区局依托"征纳互动"平台,向4万余户次企业定点推送政策124万条,通过税收大数据精准定位需求,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送上门"。一位科技企业负责人感慨:"以前是‘人找政策’,现在是政策‘找我们’,合规经营的每一步都有清晰指引。"
A级资质背后的精诚共治
“纳税信用等级从D级到A级,只用了短短几天!”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仍难掩激动。此前,因管理人员被冒名登记在外地某非正常户企业,公司信用等级骤降,发票领用受限,业务开展一度受阻。乌当区税务局快速响应,通过跨区域协调主管税务机关,线上通道传输复评资料,仅用数日便完成合规高效的信用修复。“信用是我们的‘生命线’。”企业负责人表示,恢复A级资质后,不仅发票开具额度提升,为后续参与招投标和扩大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样的事例,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信用即财富"的深刻内涵。良好的纳税信用不仅能提升企业形象,还能转化为融资便利。税务部门打破数据壁垒,与银行建立协同机制,让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2025年上半年,仅乌当区就有494户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贷款2.14亿元。"诚信经营的企业,永远不用担心资金‘卡脖子’。"一位获得贷款的数字科技创业者说。
5G车间里的合规护航
在贵阳惠诚火石坡特色食品工业园区,AGV小车穿梭于货架间,发出清晰的导航语音;生产线上的AI机器视觉系统实时检测产品品质,每一份食品的生产、流通数据都被精准记录。这里,是贵阳高新惠诚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5G智慧工厂——200余家销售网点覆盖全省,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
"智慧升级的路上,税务服务团队是我们的‘编外顾问’。"企业副总经理徐晓艳介绍,面对跨省采购、市场配送、关联交易等复杂税务问题,乌当区税务局"税管家"团队提供全流程服务:从梳理适用的税费优惠,到规范电子发票管理,再到帮助企业构建合规体系。"他们甚至像医生一样,通过‘数据画像’提前帮我们识别风险点。"徐晓艳表示,这种前瞻性指导让他们省心又省钱。
在火石坡工业园区,"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的食品产业链正加速成型。税务部门定期组织的"涉税体检",让企业及时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更筑牢了合规经营的防线。"数字时代,合规不是束缚,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护城河’。"园区一家配套企业负责人表示。
税收的现代化治理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同频共振。税务部门正从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通过精准服务、清晰规则与跨部门协同来激发市场活力的"赋能者"。(刘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