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光伏板发出的电,可直接在屋内利用;用不完的绿电,能存入储能电池柜;新能源车变为“移动储能单元”,低谷充电、高峰放电参与电网调峰……
在泰安高新区的泰开高压开关公司厂区,一个集成了电能路由器、柔性互联装置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柔性微电网系统正高效运转,为厂区供应着清洁稳定的电力。
与传统园区不同,这里创新性采用直流供电的方式,直接接入光伏发电,减少了传统交直流电变换环节,并且日常办公用电电压保持在48伏以下,极大提升了用电安全水平。
作为山东省首个规模化应用“光储直柔”技术的工业园区,泰开工业园实现了绿电就地利用率100%,年消纳绿电约1100万千瓦时,节省电费超过5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300余吨。
在生产车间内,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各环节能耗。借助柔性微电网,企业实现了光伏、储能与电网之间的灵活切换与协同优化。
泰开微电网项目负责人李伟表示:“以往依赖传统电网,用电高峰价高、风险大。如今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动态调节光储协同,绿电占比超25%,在优先消纳光伏电力基础上实现余电存储,保障生产连续,大幅降低用能成本。”
聚焦“卡脖子”技术问题,泰开集团与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合作,成功研发基于第三代半导体的电能路由器,突破高频隔离等关键技术瓶颈,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系统以电能路由器和柔性互联装置为核心,打造了集零碳建筑、中低压互联、光储超充、相变储冷储热、交直流输电于一体的新型微电网,极大增强了电力系统的柔性与可控性。”李伟说。
与大电网集中供电不同,微电网主要以分布式电源为主,利用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进行调节来满足负荷需求,是一种小型、模块化的电力系统,比较适用于企业办公楼宇、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
“我们不仅想建设绿色低碳的微电网,还想通过智慧柔性调节实现微电网与大电网友好互动,为工业园区微电网建设探路。”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量管理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夏天说。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大兴机场、张北直流电网、乌兰察布源网荷储等重大项目。
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是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促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正推动微电网从“单点示范”向“全域覆盖”延伸。制定出台《泰安市智能微电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推进微电网、虚拟电厂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深度融合。
我市成立国内微电网领域首家技术创新联盟,建成全省首家虚拟电厂创新服务中心。目前,已实施分布式新能源自发自用、虚拟电厂、绿电交易等多类模式的示范项目21个,其中10个已建成投运,累计消纳绿电约26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2万吨。
我市将以“打造全省标杆、服务黄河战略”为目标,持续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构建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富有泰安特色的“绿色装备制造+绿色电力生产+碳资产管理”产业生态,推动智能微电网高质量发展,为打造黄河战略先行区发展新标杆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望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