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9月5日电(记者钱铮)日本名古屋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了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对抗蝙蝠携带的呼肠孤病毒(PRV)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应对相关的疾病传播。
据公报介绍,PRV于1968年首次在狐蝠科动物体内被发现,会引起人急性呼吸道疾病,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在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员从获准上市的药物中筛选有抵抗PRV效果的药物,米卡芬净被确认有效,但不清楚其具体作用机制。这项研究的团队用计算机推演PRV的蛋白质和米卡芬净结合部位等,发现结合力最强的是p17蛋白质。
实验中,研究人员让PRV感染人类细胞后添加米卡芬净,观察到与白细胞介素-6分子通路相关的基因群表达增加。向PRV感染的细胞添加他们合成的p17抗体(能结合并抑制p17蛋白),同样能观察到上述基因群表达增加。另外,他们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白细胞介素-6的基因表达,发现这样会促进PRV形成合胞体;同时,病毒粒子释放量也增加了。
根据上述发现,研究团队认为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与PRV的p17蛋白质结合,并能直接抑制p17的功能,米卡芬净对PRV功能的阻碍作用是通过白细胞介素-6分子通路来实现的。
公报说,米卡芬净在全球许多地方已获批作为处方药上市,未来若有PRV引发的传染病传播,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应对。
相关论文已发表于《病毒学文献》杂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