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重点项目现场签约,高规格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9月4日,光谷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项目推进大会暨光谷首届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创新论坛,成果丰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签约项目中有四个项目都是国际首创医工融合项目。
来自各界100余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医疗器械创新与生物医学伦理治理的协同发展。
“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平台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据悉,光谷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在2024年已突破两千亿元,在高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国内医疗器械巨头迈瑞、联影、华大均在光谷投入巨资建立生产基地,形成了以这三家企业为牵引的全产业链生态。
医疗器械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法规要求严、跨学科交叉融合深等特点。创新主体,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成果转化、检测检验、法规注册、临床评价、伦理审查等环节面临很多挑战和较高的成本。
长江日报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为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加速创新进程,光谷生物城去年成立了光谷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采用“政府支持、企业化运作”模式,整合了省器械院、医疗机构、高校院所及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搭建起“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据介绍,该平台提供从设计开发、概念验证到注册服务的全链条支持,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企业研发时效,节约企业20%~30%的时间成本,并通过政策补贴等形式降低企业10%~20%的运营成本。
此外,2025年,光谷生物城还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物产业的若干措施》,对取得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按研发费用的40%进行政策支持,对纳入创新服务特别审查通道的产品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享受创新服务中心服务的企业按实际支付费用的10%给予支持,对委托生产的受托生产企业按实际合同金额的10%给予支持。
签约四大国际首创医工融合项目
本次论坛的签约环节,光谷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与12家涵盖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检测及临床研究等关键环节的合作单位完成了多项服务项目签约。其中,武汉市芯脉极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内视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萌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腾曦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就“迷走神经刺激装置”“经皮肾内碎石取石系统”“甲状腺旋切电凝刀”“激光骨科机器人”等四个国际首创或领先的医工融合项目进行集中签约。这些源于临床专家构想的项目,依托光谷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平台服务,正稳步从概念走向产品。
此次签约不仅标志着“政企协同、医研融合”的创新机制正式落地,更进一步拓展了中心的服务网络与能力边界。
此外,光谷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还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多位行业专家组成。他们将为光谷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的服务优化、伦理审查标准完善及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区域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体系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本次论坛还特邀武汉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元珍教授、复旦大学朱伟副教授、湖北经济学院黎桦教授、上海市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秘书章晓祎等四位权威专家,分别从政策解读、样本数据审查、法治化路径和实际操作层面阐述了生物医学伦理审查的核心要义与创新路径。
专家们一致认为,“负责任地创新”是生物医学科技发展的根本准则,伦理审查非制约而是保障。构建一个规范、高效、与国际接轨且符合中国国情的伦理审查体系,是光谷加快打造医疗器械创新高地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王琼 田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