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专注于攻克技术难关,但成果却受限于诸多因素难以落地;生产线旁,技术工人与工程师们紧盯产品效率与工艺瓶颈,亟需新技术破解生产难题。
实验室与生产线本应紧密相连、相互支撑,但在现实中二者却常常出现脱节。科研成果需要找到产业化出口,企业也需要前沿技术注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产学研融合正是打破二者壁垒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需求难对接、转化有壁垒
产学研脱节并非个例,背后成因复杂且相互交织。从目标导向来看,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核心目标聚焦学术突破,而企业以市场效益为核心,更看重技术能否快速解决生产痛点、带来实际营收增长;从转化环节来看,科研端的技术成果多停留在实验室验证阶段,缺乏中试放大、工艺优化等环节支撑,与企业生产线的实际要求存在差距;同时,企业的技术需求分散在生产各环节难以捕捉,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错配。
对此,国家多措并举推动产学研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相应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为科研成果规模化应用铺就通畅道路。
二、立足产业痛点,搭建融合桥梁
深耕塑化产业链多年,金塑宝聚焦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积极担当产学研融合的“搭建者”,打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的信息与技术通道。其打造的产学融合功能板块,已成为诸多塑企对接前沿技术、破解生产难题的重要工具。
为让创新资源真正服务于企业发展需求,金塑宝从行业实际痛点出发构建服务体系。平台收录的17万余条原料物性数据,为企业精准匹配资源、高效研发提供数据支撑。与此同时,金塑宝还主动深化多方协作,先后联合华侨大学共建《新材料创新基地》、与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设立《农用塑化产业数字化建设博士工作站》,并组建由塑化领域专家教授构成的顾问团。从技术指导到资源对接,金塑宝为入驻企业的科研攻关提供全链条助力,真正打破产学研资源壁垒。
三、聚焦技术落地,推动成果转化
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中,金塑宝积极挖掘契合行业发展需求的科研成果,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有效促进科研与产业的精准对接,为更多合作可能性创造条件。
为此,金塑宝已成功举办了多场规模超百人的行业交流与技术分享活动。在系列活动中,特别邀请了多位高校教授及行业专家作为分享嘉宾。这些专家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经验丰富,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形式,围绕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先进工艺应用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精彩分享。
此类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塑化行业的转型升级意义深远。金塑宝积极打破技术信息壁垒,将这些先进技术无偿分享给行业内的企业,帮助企业减少研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加速技术落地,有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