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擅长吊足胃口的苹果,这次彻底换了打法。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公司举办主题为“前方超燃”(Awe Dropping)的2025年秋季发布会。CEO蒂姆·库克主持了这场约90分钟的线上活动,推出了包括iPhone Air、iPhone 17系列、Apple Watch系列和AirPods Pro 3在内的多款新品。
但与以往“一机难求”的节奏不同,苹果今年主打“快速触达”,力求让新品第一时间到达消费者手中——天猫官方宣布,9月12日晚8点提前开启现货预购,全国4000多家Apple授权专营店接入淘宝闪购,覆盖300多城,消费者下单后最快30分钟就能拿到新机,完全颠覆以往苹果新品发售时消费者需要漫长等待的情况。
从“饥饿营销”到“像点外卖一样买iPhone”,苹果策略大变脸的背后,是一场市场逼近零增长、创新遭遇瓶颈环境下的自救突围。
新品策略
以“轻薄”攻市场,用“高配”拉口碑
苹果今年对iPhone产品线做出重大调整:取消Plus机型,新增Air系列,形成标准版、Air版和Pro版三条清晰定位的产品线,试图以更精准的配置覆盖不同用户需求。
iPhone Air作为全新产品线,最大亮点是极致轻薄,机身厚度仅5.6毫米,重量仅165克,瞄准追求便携和手感的中高端市场。
标准版iPhone 17则诚意十足地配备了120Hz高刷屏和4800万像素双摄,799美元的起售价与前代持平,坚持“加量不加价”;
iPhone 17 Pro系列则专注于性能提升,在投入上持续堆料,采用了全新的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其热传导率是过去钛金属的20倍,同时首次内置了VC均热板,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强化性能发烧友的认同。
这一布局不难看出苹果的用心:用Air试水新设计,用标准版走量,用Pro立口碑。但或许是由于发布会前大量新品细节被提前泄露,或许是因为创新点均平平无奇,总之市场反应平淡。发布会期间,苹果股价下跌,截至收盘跌1.48%,该股今年以来累计下跌约5%。
争议不断
设计“翻车”、eSIM受限
苹果靠“快”补救?
发布会后,网络上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不少用户对iPhone Air的轻薄设计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工业设计的一次飞跃,称“这是迄今为止最令人惊艳的iPhone”,但也有不少用户持批判态度,认为外观丑、创新有限。
首先是外观和配色争议。iPhone 17 Pro/Pro Max来了近7年最大幅度的外观调整。苹果彻底放弃了沿用多年的“浴霸”式相机设计,改用横向大矩形模组,覆盖面积接近背板三分之一,被不少网友调侃形似“充电宝”,“史上最丑iPhone”的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对此,苹果客服的回应显得极为“理性”:“用户在选购时可以参考官网机型对比,iPhone17Pro系列外观和16系列有挺大区别。如果觉得iPhone17Pro丑,也可根据自己喜好选购。”
更让用户不解的是,iPhone 17 Pro系列竟取消了经典黑色款,仅提供银色、深蓝色和“难以驾驭”的星宇橙色调供选择。网友直言,“橙色太扎眼了,一般人根本hold不住!”“黑色哪里惹到库克了么,那么高端大气居然取消了?”
其次是质感大打折扣。为达到极致轻薄,苹果将材质变为钛金属边框和陶瓷盾面板,分析师认为这可能会牺牲部分耐用性,一些用户也表达了类似担忧,“感觉很脆,上手一眼更贵的特质没了”。
第三,也是被讨论最多的,是网络兼容性问题。iPhone Air全面转向eSIM,但目前仅支持中国联通,需线下激活,劝退部分消费者。据中国移动2025年一季度财报,移动客户总数达10.03亿户,其中5G网络客户数达5.78亿户;中国电信2025年上半年则披露,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为4.3271 亿户,5G 网络用户数为2.8202 亿户。iPhone Air若一直仅支持中国联通,无疑会损失大量的潜在用户。
设计审美分歧大、配色争议、网络兼容性问题——这些原本可能拖累首发的问题,苹果试图用“快速到手”来化解。让用户迅速拿到真机、亲身感受,或许比任何广告和回应都更有说服力。正如往些年,苹果出新品后,大家也常常会经历疯狂吐槽再到真香的“两级反转”。网友也说,“别看现在骂得欢,可能一上手就真香。”只是不知这次,苹果能否依然重塑大众审美。
苹果策略转变绝非偶然。据CFM闪存市场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基本持平约12亿台,同比接近零增长。市场饱和、换机周期延长、颠覆性创新缺失,行业整体陷入瓶颈期。
苹果也在尝试突围:Apple Watch推出高血压监测功能,试图强化健康卖点;iPhone追求更轻更薄,努力在形态上做差异。但相比安卓阵营的折叠屏等大胆尝试,苹果的步伐仍被批“保守”。
在产品难有颠覆性突破的背景下,不玩“饥饿营销”、提升购买体验、缩短交付时间,拼的是“速度”和“现货”,就成了刺激消费最直接的方式。不再让用户抢券、排队、苦等预售,而是依托线下门店网络实现快速履约,本质上是在重新定义“高端体验”——不仅要产品好,更要买得方便。
结语:
从“饥饿营销”到“半小时达”,苹果销售策略的背后,是智能手机行业从增长步入存量的现实。iPhone Air的轻薄固然惊艳,Pro的性能依旧强悍,但苹果面临的真正考验,是如何在创新边际效应递减的时代,重新找到吸引用户换机的理由。
眼下,库克的选择是:让产品更快到达用户手中,让真实体验代替参数争论。这场“闪电交付”能否奏效,很快就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