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
今年以来,绍兴系统推进大学生见习实习工作,以产业为基、以城市为体、以人文为魂、以人才为本,构建起贯穿认知、实践、就业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一批批青年人才正与绍兴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在这片热土上书写“产城人文”和谐共生的新篇章。9月12日出版的浙江日报对此进行专版报道。
9月,绍兴上虞卧龙全球中央研究院的展厅内,一群来自清华大学未央书院的青年学子正围绕一台仿生机器人展开热烈讨论。“在这里,仿生机器人让课本中的‘智能机械工程’变得可触可感!”大一学生田铭展兴奋地说。这场为期两周的实习实践,不仅是绍兴与高校深化人才合作的生动缩影,更是这座城市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
今年以来,绍兴系统推进大学生见习实习工作,以产业为基、以城市为体、以人文为魂、以人才为本,构建起贯穿认知、实践、就业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截至7月,全市已吸纳见习实习大学生超1.2万人次,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居全国第23位。一批批青年人才正与绍兴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在这片热土上书写“产城人文”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产业为基、人文为魂
双线融合吸引青年才俊
“白天走进的是先进制造企业,晚上漫步的是千年文化街区——这样的实习,既有专业深度,也有人文温度。”清华大学带队教师陈东铖如此评价。紧扣“4151”先进制造业集群计划,绍兴已与多所顶尖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围绕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系统性设计六大“产业实习专线”,并安排技术总监讲座、顶岗实习和行业沙龙,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夜晚的黄酒小镇飘香阵阵,鲁迅故里灯火温暖,学生穿梭于非遗市集与历史街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绍兴深厚的人文底蕴。这种“白天做工、晚上读城”的实习模式,已成为绍兴吸引青年的特色品牌,让年轻人在前沿产业与千年文脉的交融中,建立起与城市的深层情感联结。
构建零负担实习环境
推动人城相融
“绍兴的政策很周到,让我们很放心。”在浙江工业大学家长学校开班仪式上,一位学生家长手持人才政策手册感慨道。绍兴推出涵盖交通、食宿、实习补贴的一揽子政策:给予最高1500元交通补贴,按每日200元安排食宿,见习期间还可领取相关津贴。
更值得一提的是,绍兴在290家见习实习单位全面推广“双导师制”,为每位实习生配备企业技术导师与高校专业导师,并系统性开发融合产业技能与城市文化特色的标准化实习课程。截至7月,绍兴已为近1700名学子发放见习实习补贴、食宿补贴约1500余万元,构建起“零负担”的实习生态和“心贴心”的人才环境。
青春身影闪耀车间与巷间
人与城共同成长
在万安科技,研究生阮欢欢实习结束后毫不犹豫选择留下:“在这里,我既看到了职业前景,也找到了宜居生活的可能。”该公司HR介绍,今年以来已有30余名实习生正式入职,留任率约80%。芯联集成三年接收大连东软信息学院127名实习生,其中一些人已扎根企业。
如今,在绍兴的企业车间、研发中心、历史街区与创客空间里,年轻的身影日益活跃——他们既在记录数据、调试设备,也在黄酒节、书法节等城市文化活动中志愿服务、绽放光彩。
据统计,绍兴市级优秀大学生见习实习单位留企就业比例稳中有升,人才与城市在融合发展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城市、人文与人才发展的深度融合,让更多青年学子在绍兴筑梦青春、成就未来。”绍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透过持续优化的校地合作模式和日益完善的人才生态,绍兴正稳步走向“产城人文”共兴共荣的人才汇聚新高地,致力于实现“青春与城市双向奔赴”。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