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级和专业级无人机在航拍、物流、农业等领域的飞速普及,一条新兴的产业链——无人机维修正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维修无人机年入百万”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记者实地走访西安市场,探访这一行业的真实面貌。
“工作机”维修需求迫切
9月12日,西安南飞鸿广场的星翼领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内,负责人杨洋正和技术团队仔细检查一台来自某高校的故障无人机。这台学校用于日常宣传拍摄的工作机,在拍摄校园活动时将旗子卷入桨叶,失控坠落。
“这是我们学校第二次送来维修了。”前来送修的学校宣传处李老师说,“每次活动拍摄都离不开无人机,一旦发生故障,教学和宣传工作都会受影响。最头疼的是维修周期,之前只能寄回原厂,往返至少两周,严重打乱使用计划。”
检修工作由公司高薪从武汉聘请的核心工程师主导。“今天已经收了第五台故障机。”杨洋介绍,“除了高校、企业的工作机,还有不少航拍爱好者的设备,多数是飞到树上卡坏部件,或是长时间飞行导致机身过热引发故障。”
记者采访中发现,工作机用户正成为维修市场的重要群体。“我们公司买了5台无人机,使用频率高,故障难免。”送修无人机的李先生坦言,之前最担心维修期间影响工作,“现在有专业本地维修,响应快,解决了后顾之忧。”
杨洋与无人机领域的结缘,始于6年前的一次意外。当时他初次把玩朋友的无人机,不慎损坏桨叶,跑了多处却找不到专门的维修点。这次“求修无门”的经历,让他敏锐捕捉到市场空白。
此后,他赴深圳、广州、成都等地学习技术、考察市场,最终成立星翼领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并组建专业团队,目前公司有4名维修工程师。
对于“维修无人机年入百万”的传言,杨洋直言公司尚未达到这一水平,但对前景充满信心。作为科技公司,业务早已不局限于维修,已拓展至无人机培训板块,主要服务消费级大疆机型用户。“无人机应用场景还在拓展,除了航拍,测绘、农业、电力巡检等领域都在大量使用,维修市场增长空间很大。”
无人机维修培训重在实操积淀
采访当天,一位家长专程前来咨询培训课程,想为孩子报名学习无人机维修。杨洋向她详细介绍了培训流程与就业方向。
“不少学员学习10天左右,就能接到零散维修需求。”杨洋说,公司采用全日制授课、模块化教学,结合真实故障实操的模式,由专业工程师手把手教学,帮助学员系统掌握从无人机构造认知、标准化拆装,到电路电子基础、故障排查与维修的全流程技能。
业内人士指出,维修学习需扎实基础:“有电子基础的人1—2个月可简单上手,独立维修则需更久。”杨洋坦言,如今部分机构以“拿证”为目的,短短几天培训只能教皮毛,“真正学会维修必须靠学徒式实践和大量实操,速成根本不现实。”
连日来,记者走访西安赛格电脑商城、百瑞未来城等电子产品集散地发现,无人机维修点极为稀缺。绝大多数商户仅承接手机、电脑或相机维修,直言“无人机配件难找,修不了”。大疆官方销售点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维修需线上下单邮寄至指定中心,西安暂无线下合作点。
即便少数挂“无人机维修”标识的商户,处理能力也有限。“内部元器件的深度维修做不了。”一位商户说,“换套机翼大概三五百元,但得先拆机检查才能定价。”
百瑞未来城的商户王先生正检修一台消费级无人机,操作台和陈列柜上多台待修机器或“缺胳膊少腿”,或电子元件故障。“我们主要靠修消费级机型为主,工业机维修很少接触。”他坦言,网传高收入多是承接工业机大修的企业,“西安能修工业机的人才太少了。”
多位工程师表示,若遇飞控系统、电路板等核心部件故障,西安的设备仍需寄往外地官方维修中心。这一现状既凸显出本地化、专业化维修服务的巨大缺口,也为行业先行者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文/图 本报记者 朱娜娜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王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