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刘建萍 江益雯 记者 陆芳
近日,浙江省伦理学会2025年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等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会交流,共同探讨伦理发展,汇聚学界智慧,为构建负责任、向善的人工智能未来贡献浙江的伦理思考与实践经验。
浙江省社科联社团处处长黄获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着世界。AI的快速发展对伦理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重构伦理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提供了机遇,为伦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使命。他强调,浙江省伦理学会要加强跨学科对话,推动伦理学者与技术专家、政策制定者、企业界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符合技术规律与人性需求的伦理准则;要聚焦“浙江实践”,结合本省数字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前沿,开展针对性研究,为省域治理提供伦理支撑和决策参考;要致力于伦理知识的普及传播,提升公众的伦理意识,营造技术向善的社会氛围。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主任吕一军教授强调,伦理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技术始终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导向,伦理研究是确保技术以人为本的重要保障,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探索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的平衡路径。
学术研讨会分为主旨演讲和大会论坛。在主旨演讲中,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以《人工智能时代应用伦理学建构的原则》为主题,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应用伦理学需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立足中国实践三原则,要坚守人类主体性、保障 AI 服务全体、结合 “仁”“礼”“和” 传统思想解决本土问题,为全球提供中国经验。
吕一军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胜任力的构建》指出,AI重塑医疗生态,远程医疗、AI诊断等技术普及的同时,引发医患沟通减少、算法偏见、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医学教育需构建“数字人文胜任力”,整合技术驾驭、伦理判断与人文关怀能力,以虚实融合场景等重塑范式,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温度的新时代医者。
在大会论坛上,学者们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研究与浙江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研讨。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