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纪要研报地)
一、轮式与双足机器人:技术路线分化,量产前景各异
轮式机器人3-5年率先量产,双足机器人尚需5-10年:短中期(3-5年)内,轮式或轮组混合机器人将率先实现量产,每年可达10万台级别突破;纯粹双足机器人则需5-10年。原因在于双足机器人在平衡度、步态控制、能耗材料、关节耐久和跌倒恢复策略等方面技术门槛高,短期内稳定性和维护成本难具竞争力;而轮式底盘主要关注上半身运动控制,易在零售物流和工业端场景落地,且成本标准化,供应链成熟,便于量产。
2027年有望大规模交付,技术与成本成落地瓶颈:2024年很多公司以数据采集中心或卖给上游研发机构为主,真正落地较难。全面渗透和规模化预计需1-2年,看好2027年大规模交付。行业落地最大瓶颈在于技术深入度,当前落地场景多较简单;成本方面,产品报价高,客户可能因成本高取消订单;需求匹配上,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业务拓展与技术创新:银河通用机器人的增长密码
多场景布局驱动业务3年10倍增长:未来3年公司预计实现10倍增长,达到1万台规模。零售业务如无人药店、太空舱、无人卖眼镜店等预计贡献至少1/3出货量;与数据采集中心在苏州、无锡、宜宾等地的合作,以及教育端、工业端、政府合作、医院合作等业务方向的拓展,将推动业务增长。
虚拟合成数据为主,兼顾真实数据调优:公司选择以虚拟合成数据为主的方案,原因是真实数据成本高。仿真合成数据可在大规模多边场景下快速生成完整标注,效率高;能覆盖危险和稀有场景,提升模型鲁棒性;利于跨机型迁移。与依赖真实数据训练的模型相比,在泛化能力上表现较好,但后期部署仍需真实数据调优。训练可落地模型时,90%为仿真合成数据,10%为真实数据用于调优。
零售与工业场景合作,C端拓展待时机:零售业务始于2023年立项研发,与美团合作打磨模型,后续拓展到太空舱等业务;与博士合作在苏州成立合资公司,有政府投资因素,博士对公司极客工厂测试物料搬运视频感兴趣,双方达成合作,可能开展物料搬运、零部件抓取及开发更小巧工业端机器人项目。C端消费级市场拓展暂无具体时间节点。
三、生产与供应:银河通用机器人的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苏州基地产能饱和,自动化待提升:苏州生产基地目前每月量产测试,产能约二三十台,处于饱和状态,后期若订单需批量交付且自身产能不足,可能找代工厂合作。生产以人工为主,自动化程度低,因布线麻烦,且当前产量规模上自动化不划算,组装后系统测试和文件标定较耗时。
核心零部件外供,成本仍处高位: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核心零部件依赖外供。主控板自研XC数据处理中心,传感器方面,六维力传感器用昆吾的,xCUIMU、鱼眼相机用均胜电子的,还与均普智能合作;关节模组与太湖、约尔曼合作;内部PCVR板子来自深圳公司。机器人手腕部分用两个六维力传感器,成本约1万/个;均胜提供的相关零部件中,板子价格较贵,达几万块。
四、产品剖析:银河通用机器人的性能与成本
价格50-70万,成本因升级上升:产品对外报价50-70万,大规模采购约50万。成本约40-45万,因机械臂升级、加装摄像头增强感知避障功能等导致成本上升,最初成本更低。
23个自由度,旋转关节为主:不含手的自由度约23个,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关节以旋转关节为主,可能未来机械臂升级会增加直线关节。旋转关节用谐波减速器,平均成本约3000元/个,下半身关节模组可能更贵。底盘电机模组用于供电和控制轮速等。
手部采购为主,太空舱用夹爪吸盘:目前手部主要采购萤石的,成本约3万多/个,有6个自由度,经定制外观外壳。很多场景以夹爪或吸盘为主,银河太空舱采用夹爪加吸盘形态,且法兰标准化可更换。
五、市场竞争与财务状况:银河通用机器人的市场地位与发展潜力
后期性价比凸显,有望超越AMR公司:与AMR公司相比,前期银河在成本上无优势,但智能化和物品泛化能力强,后期随着模型迭代,能识别更多物品,泛化成功率提高,可替代更多工位,2-3年后成本有望降低一半,整体性价比提升。
交钥匙模式服务市场,紧密结合云端迭代:市场业务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交钥匙模式为主,涉及本体、技术方案、算力、数据存储等部署,运营期间需通过OTA升级和模型迭代,与云端紧密结合。
零售单店投入100万,运维2-3万/年: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与美团合作,单店初始投入约100万(含本体),一家店配备一个机器人,后续运维成本约2-3万/年,主要用于巡店和维护。目前每个店日均采集千把条交互或视觉轨迹数据,数据转化效率前期不高,待日产生100万条数据时,有望看到模型指数级增长。
融资突破10亿美元,2027-2030年有望上市:2024年零售收入几百万,年底签单约三个多亿,今年预计收入3-4亿,订单交付周期一年以内,部分可能延至明年。公司融资已突破10亿美元,估值10亿美元,手上融资约20多亿,受大模型潜力、团队实力、股东背书及商业化发力等因素影响。上市计划因北京国资委股东因素,预计在2027-2030年。
六、行业洞察: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融资偏好与发展关注点
资本青睐技术与商业结合企业,短期估值无泡沫:资本青睐有较好技术实力和清晰商业落地路径的企业,以及核心技术如大模型、运动控制算法突出的公司。短期行业估值可能有高潮,但从未来收益预期看,因大模型迭代和技术发展快,不算存在泡沫。
关注合规与技术突破,行业头部竞争激烈:行业需关注产品落地合规问题,如工厂安全验证周期长、无人药店医疗器械部署需申请合规;技术方面关注技术突破点和国内核心传感器发展。公司在大模型能力上处于头部,但行业内也有实力强的公司,如美国教授回国在上海成立的公司,可能在餐饮厨房柔性物品方面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