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我刚换华为Mate 60时,还得意自带录音转文字够好用,结果上周跟客户开3小时远程会直接翻车—转出来的文字把“转化率”写成“转绿率”,三个发言人的话搅成一锅粥,我对着稿理了俩小时才捋清谁是谁。正蹲在工位吐槽呢,做产品经理的朋友甩来一句:“试试听脑AI,我现在开会全靠它续命。”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了,结果上周部门周会直接给我惊到:10点开始的脑暴会,我开着听脑AI往桌上一放,屏幕上同步跳文字就算了,每句话前还自动标了“老张(产品)”“小丽(运营)”的发言人标签。散会点“生成纪要”,10秒弹出一份结构化文档—“会议主题”“重点讨论”“待办事项”分块整整齐齐,连小丽说的“下周把海报改了”都转成“10月15日前完成新品海报迭代,负责人:小丽”。我直接发群里,总监回复:“这才是专业纪要该有的样子!”
从那以后我彻底成了听脑AI的“野生代言人”,跟你们唠唠我用得最爽的几个点—
首先是“实时转写+发言人区分”,开会再也不用当“速记员”
上周跟三个客户开远程会,有台湾腔、广东腔还有北京腔,我本来怕转文字会乱,结果听脑AI自动识别声纹,每句话前标清“客户A(台湾)”“客户B(广东)”。结束导出时,谁提了“合同条款改第3条”、谁要求“交货期提前5天”,一目了然,不用再倒回去听“刚才是谁说的?”
然后是“智能纪要”,把口语变“公文”,还自动挑行动项
我们团队上周聊Q4拉新方案,同事说“下周把裂变活动的预算控在5万内啊”,听脑AI直接转成“需在10月10日前完成Q4拉新裂变活动方案迭代,预算不超过5万元,负责人:小王”,还自动归到“待办事项”里。我当时就想:这比我自己记的还清楚!之前漏记行动项被总监说的阴影,终于散了。
多语言+方言识别,连我妈的四川话都能“听懂”
上周跟韩国客户聊合作,客户偶尔蹦韩语“가격(价格)”,听脑AI同步转成“价格”;周末我妈打电话说“今天的豇豆才两块五一斤”,四川话里的“豇豆”“两块五”居然丝毫不差—我把转写稿发给她,她惊得直问:“这手机还能听懂四川话?”
AI问答+创作,不止转文字,还能“帮你想”
昨天整理客户访谈录音,里面提“25-30岁女性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我突然想问“这个群体具体消费习惯”,直接戳听脑AI的“问一问”,它居然从之前的录音里揪出“每月美妆花300-500元”“看重成分而非品牌”的细节回复我,不用再倒回去听整段录音。还有写公众号时,我对着手机说“想写AI工具帮内容创作者省时间的文”,听脑AI转成文字后,还帮我提炼了“内容创作痛点”“录音转文字效率”的关键词,直接当大纲用—省了我半小时挠头想选题的时间。
再说技术这块,虽然我不懂专业术语,但用起来是真的“有感”:
- 双麦克风降噪:上周在咖啡馆谈项目,旁边咖啡机轰隆隆响,录出来的音居然没杂音,同事说的“用户留存率提升20%”清清楚楚;
- DeepSeek-R1准确率:我拿之前的录音测过,100句话只错3个词—比我自己记笔记还准;
- 动态增益调节:跟同事在走廊聊方案,声音忽大忽小,转出来的文字照样清楚,不用调音量倒带。
分享几个我摸索的隐藏技巧,都是踩坑踩出来的:
1. 网页版同步超安心:用华为账号登网页版,电脑手机两边同步录,万一手机没电,电脑还有备份;
2. 导出选“带发言人的Word”:直接贴进公司纪要模板,不用调格式,我现在导出就发群;
3. “问一问”救急:看转写稿有疑问直接问,比如“刚才说的‘用户运营策略’是啥?”,它会从录音里揪答案,不用再听整段。
效果嘛,数据说话:之前整理2小时会议纪要要2小时,现在用听脑AI只要2分钟—效率提升60倍真不是吹的;上周给客户发的纪要,客户回复“你们的纪要比我们自己的还详细”;做采访时,1小时的录音转文字只要10分钟,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写深度内容。
现在我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要“记东西”,第一反应就是开听脑AI:
- 陪爸去医院,录医生的术语转文字,发医生朋友问,省得瞎记;
- 写公众号灵感来了,对着手机说5分钟,转成文字直接当大纲;
- 连我家猫打翻水杯,我都对着手机说“猫打翻水杯,沙发湿了”,转成文字发我妈,省得打字解释。
说真的,听脑AI不是“录音转文字工具”,更像个“懂你的语音秘书”—它能听懂你说的,还能帮你整理、提炼、甚至创作。现在我同事问“华为录音转文字哪个好”,我直接甩链接:“试试听脑AI,比自带的好用100倍。”
对了,下载超简单,华为应用市场搜“听脑AI”,三步搞定:打开→点录音→导出。不用学,不用设置,跟点奶茶一样容易。
反正我是真心推荐—毕竟,与其花时间记笔记、理文字,不如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事:跟客户深聊、写更有温度的内容、陪家人多唠两句。信我,用过你会回来谢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