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冯登艳 高中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能源转型在加速推进。氢能被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终极方案,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当前,全球氢能产业化进程加速,国内氢能产业规划布局如火如荼,河南要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形成合力,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氢能产业化的序幕已经拉开
国际上氢能产业化加速发展。自1966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世界上首台燃料电池汽车后,人类越来越重视对氢能的利用。本世纪以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氢能和氢能产业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欧、美、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纷纷将氢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
日本在氢能研发、应用领域世界领先,正在加快建设氢能社会,要将氢能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已实现了氢燃料电池车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美国是最早将氢能作为战略能源的国家,制定了氢能长远发展目标,重视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储备,力求建立全球氢能技术主导权,并宣布拨款5250万美元,资助31个氢能相关项目。欧盟提出了氢能长期发展战略蓝图,并在全产业链各环节部署了840个相关项目。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经济体发布氢能发展路线图,众多国家和地区将发展氢能产业作为能源发展战略。国际上氢能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多重临界点即将到来,氢能应用推广在持续加快,氢能产业开启向上周期。
国内氢能已处在产业化初级阶段。近年来国内关于氢能的政策密集发布,全国各地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发布后,全国已有30个省级行政区域颁布了氢能发展规划,众多地级市、县(区)出台了发展氢能产业的规划或行动计划。国家已批复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山东、环武汉等区域初步形成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河南氢能全产业链已显雏形。河南敏捷地意识到发展氢能产业的战略意义,及时规划布局氢能产业,相继出台了《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加速布局氢能产业,要建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郑州、新乡、濮阳、洛阳、安阳等地也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蓝图和支持政策,扶持发展氢能产业,目前“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已显雏形。
河南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与挑战
先发优势。河南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方案,加快氢能产业规划、布局。在国内,我省较早重视并超前布局氢燃料电池及车辆技术,作为河南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牵头城市的郑州,已初步形成了整车、燃料电池、零部件、加氢装备等领域的产业链,整车产品覆盖客车、环卫车、重卡、轻卡等全系列燃料电池车型,在氢能整车集成和多场景应用方面国内领先,为构建氢能产业链赢得先机。
基础优势。河南是工业大省,人口大省,氢能资源充足,氢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氢能产业已有较好的基础。工业副产氢丰富,氢气年产量超60亿立方米,价格较低,品质较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均居全国第7位,具有清洁能源制氢的资源条件。目前,河南已初步搭建起氢能全产业链,为发展氢能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位优势。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有着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是全国交通枢纽。我国氢能“西富东贫,北多南少”,而氢能需求却相反,这种状况为把河南打造成全国氢能储运和集散中心提供了良机。
物流优势。作为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地区,我省获批了6个国家物流枢纽,数量居全国之首。先进的物流设施和配套服务,不仅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货物的高效流通和集散,还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链的优化,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河南发展氢能产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河南在氢能产业链一些环节的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但整体而言,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气储运及加注、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自主发展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主要依赖进口,迫切需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氢能产业各环节关键技术。
人才是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氢能的开发与运用,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更加复杂和专业,发展氢能产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但当前河南高素质人才短缺,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一定时间,这是发展氢能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河南工业副产的蓝氢丰富,占据主导地位,但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发展不足,限制了我省氢能产业的大规模、高质量发展,要转变为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为主,任重而道远。
目前,河南各地发展氢能产业重点聚焦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产业链上,虽然氢能在交通领域应用国内领先,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则很少,氢能应用场景单一,多元化应用能力不强。此外,我省多地积极布局氢能产业,但产业规划、政策措施大多雷同,且实际执行落实有所偏差,已有一哄而上、盲目上项目、脱离实际布局全产业链、低水平重复投资、技术重复研究,甚至“跑马圈地”、套取补贴等苗头,全省尚未形成全产业链合力。
合力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氢能产业是万亿级大产业,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合力推进氢能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合力推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提高氢能产业发展质量,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发挥体制优势,举全省之力,建立和健全“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融合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核心材料协同攻关,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的技术提升和突破。发挥政府在整合、优化创新资源方面的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氢能产业聚集。以氢能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企业研发机构联合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只有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才能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环境。要致力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有序、可持续的创新环境,吸引各类资本投资氢能产业。对国企、民企等各类企业参与氢能产业一视同仁,高度重视孵化培育“专精特新”氢能中小企业。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机制,坚持以科研人员和科研活动为中心,充分体现各协同创新主体的核心能力、产生的绩效、投入的资源以及各自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以用促进”,创新应用端的空间,因地制宜、有序拓展氢能在交通、工业、农业、电力、建筑、储能等多领域的应用,延长应用链条,构建多元应用生态,建立国内领先的氢能应用网络。
合力推进氢能产业有序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坚持全省一盘棋,各地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谋划与布局氢能产业,形成各自的氢能产业特色。打造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分工合作、协同互补的新局面,避免重蹈国内“光伏产业的覆辙”。
合力推进氢能产业数字化发展。氢能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多、协同难度大,氢能生产储运的成本高、利用的效率偏低,而且存在着严格的安全性要求,全面推广利用数字化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有效途径。在制、储、运、加、用等氢能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物联网系统,并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检测管理、预测预警、可视化等多种功能,对氢能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协同产业链各环节及安全运营。
合力推进氢能产业国内外合作发展。利用氢能解决人类面临的环节与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氢能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国际合作空间。我省要进一步强化开放合作,加强氢能技术、标准、人才及产业等多方面国内外合作,同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融入国内外氢能产业链、供应链之中,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氢能产业链构建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JC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