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曾珍 通讯员 雷雨 邵阳报道
7月14日上午9点,82家来自不同地市的投标单位,不足十分钟的远程系统同步解密投标文件时间,邵阳县一安置项目开标工作就完成了。这场发生在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室内的“闪电开标”背后,正是邵阳市“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带来的深刻变革。
从“人盯人”到“系统全留痕”的监管模式迭代
云智慧开标大厅。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一个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往往要接待好几波上级来视察。现在系统会自动记录所有操作痕迹,上级部门在远处就能调看数据,节省了太多时间和精力。系统全程公开透明,显著降低了我们的压力。”该项目监管部门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监管模式的核心转变。相较于传统人工监管,“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以三大优势构建起严密防线:其一,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全流程操作留痕,每一步操作都可追溯、可核查;其二,智能算法自动筛查不符合条件的投标人,避免人为筛选的主观偏差;其三,全流程线上化运行,最大程度压缩人为干预空间。这种“技术+制度”的监管模式,不仅效率远超人工,更让招投标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得到实质性提升。
从“跑断腿”到“一键办”的代理服务升级
“以前做一份中标通知书,得反复核对数据、手动填写内容,再一层一层送上去审核盖章,整个过程快则两三天,慢则一两周。现在系统能自动生成核心文件,一键就能提交审批,半小时内就能搞定。”该项目招标代理项目经理与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激动分享道。
核心字段由系统自动生成,大幅降低人工录入错误率。开标阶段的智能指引功能,减少了对工作人员专业经验的依赖,即便新手也能快速上手;评标的可视化流程设计,让项目进度清晰可见,为工作规划与衔接提供精准参考,这些由系统升级带来便利,让作为招投标环节的关键纽带的招标代理机构成为了直接受益者。
从“跑多次”到“零跑腿”的企业成本减负
“我们参加了10多个地市的投标项目,如果在以前,光差旅成本至少要10来万元,现在全程在线上操作,这部分费用几乎省没了。”对比见真章,一家中型建筑企业投标负责人算了一笔“经济账”。在传统模式下,异地投标产生的差旅费、住宿费及人工成本,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如今“机器管招投标”系统的全面应用,不仅为企业省下可观的运营成本,更构建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系统确保了所有投标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现在我们有更多参与异地项目竞争的可能了,因为知道大家都是在同等条件下比拼。”该负责人表示,系统的透明化运作,让中小企业得以凭借实力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虽然成效明显,但还是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交易主体适应系统熟悉操作还需要一定时间,交易流程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系统扩展应用尚未完善等等。“机器管招投标”的意义,不止于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一场制度创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向更高效、更透明、更公平的方向迈进。
邵阳交易中心将持续深化“机器管招投标”改革,建好用好管好“机器管招投标”平台,积极打造并完善“1+1+N”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系统管理水平和招投标效率,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实现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曾珍 雷雨
编辑:谭卫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