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威海日报
前段时间,2025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公布,我市共有7家企业平台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三,至此,全市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已达21个。这一成果得益于威海这几年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手拉手、深融合”。
此次入选的7个平台属于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纺织、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重点行业。这些平台通过构建高效的数据采集与深度分析体系,让设备能“对话”,让数据“跑起来”,成为支撑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的工业“云引擎”。
威海瑞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中枢”平台就是这次入选的代表之一。走进企业注塑车间,30多台生产设备,每台上方都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运行状态,工作人员只需预设指令,产线就能自动运转。
威海瑞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长王进龙说,像订单数量现在需要做864个,但是现在是已经生产83个,进度是9.61,从生产效率来讲,原先是能达到70%,上这个系统之后,生产效率达到95%以上。
作为环翠区一家专注于精密模具制造的企业,瑞沐精工70%的产能服务于宝马、大众等高端汽车品牌的车灯制造,其余30%则供应惠普打印机、戴尔电脑等科技巨头。赢得这些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工业互联网平台功不可没。为确保产品质量,瑞沐精工还建造了德国标准的恒温恒湿车间,相关数据也都实时上传至互联网平台,从源头上杜绝产品出现瑕疵的可能。
威海瑞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兆刚表示,像传统行业的话估计可能在接近40度的一个环境,但是仓库现在是28度、29度这个环境,产品放里边是不会变形的,品质不良率之前差不多在0.2%到0.3%之间,不良率现在也基本上控制到0.1%左右。
瑞沐精工的转型成效,有力印证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的核心价值。这几年,威海一直在推进“工赋威海·数智引航”行动,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深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1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81个。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信息科科长曲小康说,接下来,聚焦我市海洋食品、钓具、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一批有分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更多企业一起来“建平台、用平台”,为全市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更强的新动能。(威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