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颖)“这是全球首款基于磁控智能材料的仿阿米巴虫流变机器人,它能运动与进食……”昨天,在北京交通大学Rheobot创新实验室李振坤博士的带领下,上地实验学校200多名学生走进流变机器人的世界。这是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京彩e智·数字迎新”进校园活动,孩子们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参与了一场智慧之旅。
这场科普讲座的主题是“流变机器人的探索与创新——智能材料与4D打印的交融”,不仅给孩子们介绍了流变机器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还给孩子们普及了智能材料、4D打印技术。
玻璃瓶里,悬浮在透明液体中的“小墨滴”竟然是机器人?李振坤介绍,流变机器人是一种模仿自然界中软体动物行为的机器人,采用智能材料和4D打印技术,其独特之处在于有无限多自由度和连续变形能力,能在大范围内任意改变自身形状和尺寸。他还给孩子们描绘了流变机器人在医疗、救援、探索等领域的无限可能。
科普讲座后的互动体验,更为孩子们提供了沉浸式体验科技世界的机会。他们有的在地面智能钢琴上“弹奏”乐曲,有的戴上VR眼镜感受“平行世界”,有的拿起磁体指挥流变机器人运动……
“数字技术不是冰冷的代码,它是连接现实与梦想的桥梁,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工具。”李振坤就像一位“科学导游”,以热情活泼的互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带他们感受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无穷魅力。
由市委网信办会同相关单位共同主办的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将围绕首都新质生产力发展,常态化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提升首都民众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实现“数字赋能、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