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米这次的“小屏旗舰”,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5年9月25日晚间,小米方面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的小米17系列新机。
考虑到它这次的发布窗口,小米可以说是既占了一个很大的便宜,但与此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说占便宜,是因为马上就是“十一”国庆长假,其他厂商的旗舰新机再怎么也只能等到10月9日之后再发布,所以小米17系列相当于直接抢占了近半个月的市场先机。
说承担风险,也是因为由于小米17系列这次变相“独占首发”了高通的新款旗舰平台,再加之上市时间更早,就意味着留给他们“打磨”新品的时间,就会比其他竞争对手更短一些。
那么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小米是否能够交出一份令大家满意的答卷呢?此次我们三易生活拿到的便是小米17系列里的“标准款”,我们也会尝试从它的身上挖掘小米如今在产品设计、技术水准、调校理念上的一系列变化。
【【【外观:6.3英寸超精致小屏,用料和工艺前所未有】】】
对于整个手机行业来说,小米可能是近年来最早开始坚持做“小屏旗舰”的厂商之一。早在小米13系列这一代,他们就端出了当时还不为大多数国内厂商所看好的小尺寸旗舰机型。
到了小米17系列,“小屏旗舰”就已经再度成为了市场热点。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就必须要将新机做得更精致、在工艺上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只有这样,小米17才能更好地在同期的其他“小屏对手”中脱颖而出。
那么小米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还是先从机背部分看起。首先在配色上,小米17此次提供的四种版本,分别是“雪山粉”、“黑色”、“白色”和“冰融蓝”。
此次小米17所有配色均采用的是低饱和度色,且边框与机背同色的设计。而且它的机背都带有磨砂质感处理,既可以防指纹,也拥有细腻的触感和稳固的握持手感。
同时在机背的左上角,小米17还对后摄Deco的造型也做了很大改动。新的“视觉轻量化”Deco在材质上改用了冷雕AG磨砂玻璃,同时在高度上不再完全“包裹”住镜头,这就使得小米17的后摄凸起看起来比前两代都薄了很多。
至于机身正面,小米17最明显的改变,自然便是这块6.3英寸直屏所具备、仅1.18mm的超窄边框了。
根据小米方面的说法,这是因为新机采用了一块深度定制的LIPO工艺屏幕。那么有多“深度”呢?从造型上来看,这块屏幕有着目前行业中最窄的边框,以及难得一见的超大R角。
从内部材料的角度来说,这块屏幕的“M10”发光配方里,更是使用了小米联合上游厂商独家研发的底层红色发光主材料,这也是国内手机厂商第一次能够做到在基础的发光化合物层面进行研发定制。结果便是使得小米17实现了高达25% APL的大窗口面积3500nit峰值亮度,并具备目前行业里最先进的“多屏同色”和智能色温匹配。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现在行业里很多所谓4500nit、6000nit的手机屏幕,实际上都是在仅有1%的窗口亮度下测得,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几乎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亮度。而小米17这块带有高度自研属性的超窄边直屏,反而不仅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可能更亮,甚至在功耗、颜色、调光护眼等方面,都可以做到有其独特的技术解决方案。
【【【性能: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小屏机也能跑到400万】】】
正如我们一开始就讲到的那样,小米17系列这次的一大特色,就是首发、且很可能会独占近两周左右的高通新款旗舰SoC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从架构层面来说,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最大的改变,在于首发了高通的第三代Oryon自研CPU架构,同时基于台积电第三代3nm制程(N3P)打造。从结果来说,它的两颗超大核峰值主频升级为4.6GHz,大核峰值主频也有3.6GHz,对比上代频率提升虽然不大,但依然显著高于竞争对手。
在Geekbench 6.5.0中,我们手头这台小米17的常温CPU单核性能约为3397分,多核则是10269分,基本上相当于前代骁龙8至尊领先版加上强力散热后的极限水平。
如果给小米17也加上外部散热措施,则CPU的测试成绩可以进一步上涨至单核3771、多核11865分,差异大约是10%。很显然,虽然已经用上了小米标志性的“3D环形冷泵”均热板,但较小的机身体型还是让小米17在默认的性能调校上表现得有点保守。
3DMARK常温跑分
相比之下,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GPU变化可能还要更小一点。其核心规模与前代一样都是1536ALUs,峰值主频有小幅度上涨,主要的改进在于将GPU独占的高性能缓存容量从12MB增加到了18MB,据称能够更有效降低GPU对内存带宽的抢占,同时降低游戏过程中GPU读取内存的频率,进而降低功耗。
3DMARK低温环境跑分
不过根据我们三易生活从高通方面获取的信息,新的GPU改进会需要软件方面的适配才能更好地体现。从目前的3DMARK版本来看,它显然还并不完全适配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的GPU新特性。再加上小米17的GPU温控似乎比CPU更加严格,这就使得它的低温跑分比常温足足高了19.5%。
在安兔兔评测V11中,我们手头这台16GB+512GB的小米17,跑出了常温365万3053,低温环境412万4799的综合成绩。由于安兔兔的测试顺序是先从最高负载的3D部分开始,所以可以看到,无论CPU还是GPU,都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高热节流现象。在降低整体温度后,其CPU子项成绩直接提高了20%,GPU跑分也高出了超过10%。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就是小米17的机身尺寸毕竟还是小,所以它默认情况下会为了降低表面温度,执行较为严格的温控策略。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其性能也足以达到比前代“硬核游戏手机”还要高的程度。由于小米并未刻意限制这款机型的性能上限,所以只要稍加散热措施,这款小屏旗舰一样可以跑出惊人的成绩,这个策略当然同样也可用于游戏等场景。
【【【游戏:实测高帧率低功耗毫无压力,能效是最大亮点】】】
当然,对于现阶段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来说,就算小米17的机身尺寸对性能释放带来了掣肘,但其“剩下的”性能依然是远高于绝大多数游戏所需。因此对于这款小屏旗舰能不能打游戏、游戏帧率能不能流畅,我们在测试之前也完全不担心。
《王者荣耀》平均帧率120.1、平均功耗2927.17mW
《三角洲行动》平均帧率119.89、平均功耗4061.21mW
《三角洲行动》测试结束后的机背温度
我们先测了两款中低负载、但有高帧率的游戏,从测试结果来看,小米17确实能够跑满120帧的高帧率,同时平均功耗比前代进一步降低了至少10%左右。
《原神》平均帧率59.84、平均功耗3887.63mW
《崩坏星穹铁道》平均帧率59.04、平均功耗5382.75mW
《崩坏星穹铁道》测试结束后机身正面与背面温度
在进一步增大压力的高画质游戏中,小米17的最大亮点同样是在功耗方面。要知道上代旗舰机型在“星铁”中的平均功耗,往往高达7W、甚至9W以上。相比之下,全新的旗舰SoC显然更有利于小米17这样的小尺寸旗舰机型在重负载场景降低功耗和发热,并延长续航时间。
【【【影像:新升级徕卡全焦段三摄,不“凸出”但很实用】】】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米17这次的影像设计。
从硬件层面来说,小米17此次后摄模组最大亮点,就在于升级了“光影猎人950”作为广角主摄传感器。它具备1/1.31英寸的大底,并升级到13.5EV的原生高动态范围。与之搭配的还有一颗JN5浮动长焦,以及一颗OV50M超广角。
在此基础上,小米17更是在所有的摄像头、每一片镜片上,都采用了高素质的光学镀膜处理。在MgF2镀膜、LSC镀膜、ALD镀膜和PVD/SWC双面镀膜四种镀膜工艺的加持下,小米17将消除反光、鬼影作为了其影像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站在用户感受的角度来说,它的效果就是非常简单直接的“画面更通透”。特别是在本身就有强烈光源、或是逆光场景中,这种通透感的改善非常明显。
当然,除了大底主摄和新的光学用料,小米17的影像算法也有些新东西。
比如,它的大师人像算法现在具备明显更高的发丝级抠图精度,在复杂光线条件下的面部肤色还原表现也有巨大进步。
除此之外,凭借着标志性的“徕卡浮动长焦”设计,小米17这颗等效60mm的独立长焦镜头,可以在近至10cm的距离上完成合焦,同时又能兼顾120mm、甚至更远距离的清晰“望远”。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小米17的这套后置三摄“副摄底不够大”、或是“长焦焦距不够长”。但别忘了,一方面它只是一款仅8.06mm厚、191g重的“小屏旗舰”,小米真正的影像“大招”并不是它。
另一方面来说,在如此紧凑的机身里,小米17并没有缺失广角端的大底、高感光,也没有在微距、光学素质、变焦色彩一致性、抓拍能力等方面有所“怠慢”。老实说,考虑到它的体型、以及那带壳后几乎没有凸起的后摄模组高度时,便不得不承认,小米17这一次已经在它的尺寸范围上,做到了可能是最均衡的影像系统。
【【【总结:好用不偏科,小米这次的诚意给得挺足】】】
总的来说,作为目前这个时间点,市面上能买得到、尺寸最迷你,同时可能也是性价比最高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小屏旗舰,小米17在此次测试中给我们带来的综合体验,毫无疑问是合格的。
一方面,它有全新的旗舰SoC,性能测试也证明了哪怕是在常温环境下的释放也已经超过了前代的顶级机型,拿来打高画质游戏都绰绰有余。
另一方面,它更是有着小米深度研发的全新屏幕、新升级了大底传感器的徕卡三摄,以及可能是目前“小屏旗舰”里最简约精致的外观设计。
当然,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与同期堪称惊艳的小米17系列其他机型相比,作为“基础款”的小米17似乎不够有想象力,或者说不够“堆料”。但我们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方面小米17的价格摆在这里,它注定要比很多友商在10月中旬推出的新机都更便宜。
另一方面,当小米不再把全部的重点单纯放在“硬件堆料”,而是开始关注设计、做工,甚至是一些软件层面的细节打磨时。反而会让我们觉得,这个品牌已经变得更加成熟、也更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