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莲花县工业园江西有泽新材料科技公司的PI膜生产车间,过去工人穿梭的身影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由数智技术赋能的一个个高效生产场景:电子大屏上,涂布机实时转速、分切工序精度、各环节能耗数据等,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高速传输、动态呈现;AI视觉检测系统借助5G专网,仅需毫秒就能捕捉到PI膜表面细微的瑕疵;同时,电子工单通过5G网络同步至涂布、覆铜、分切等各道工序,全链条数据在数字通道中实现无时差流转……这是有泽新材料以数字化为根基、以智能化技术为引擎,在柔性电子材料领域勾勒出的“智造”新图景,更是企业跳出 “传统制造” 束缚,跃至 “智能协同” 的生动实践。
“过去,PI膜配方调整全靠老技师经验试错,一批配方优化往往要反复试验十几次。生产进度则依赖车间文员逐台设备统计,数据汇总完至少要半天。一批次产品从客户下单到最终交付,最少得15天,还常因为工艺参数细微偏差,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 有泽新材料数字化负责人指着车间内运转的智能设备,很感慨地说,“现在不一样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搭起了数据‘高速路’,5G专网保障了数据传输‘零延迟’,全环节数据真正‘活’了起来。单说PI膜配方优化,借助CAD软件精细化设计分子结构,再结合热流仿真软件模拟高温环境下的尺寸稳定性,研发周期直接缩短20%;生产环节有MES系统精准派单,560台生产设备联网率为10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100%,订单交付周期压缩到过去的一半时间,我们正在柔性电子材料领域掌握‘智造’的主动权。”
柔性电子材料行业向来以 “技术壁垒高、生产链路密” 著称,从PI浆料精准调配,到FCCL(挠性覆铜板)成品加工,要经过涂布、烘干、覆铜、热压、分切等十余道核心工序,每道工序都需精准把控温度、压力、速度等数十项关键参数。为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带来的系列困境,有泽新材料一方面升级硬件底座,为560台生产设备逐一加装云数据采纳装置,搭建覆盖全厂区的5G+WIFI双网络,确保设备数据实时采集、稳定传输;另一方面打通软件链路,将数据系统深度集成,形成 “数据驱动生产、生产反哺数据” 的闭环体系。
在数字智能的加持下,2024年,有泽新材料新研发的高频高导PI膜,耐热温度较传统产品提升15%,成功适配了新能源汽车柔性线路板对耐高温材料的需求,赢得了新市场。PI膜厚度不合格率也从8%降至4%,库存准确率提升至99%以上,仓库管理效率较此前提高40%。并且上游供应商通过专线接入了有泽新材料的数据库,可实时查看相关需求动态,提前调配货源、规划配送时间。下游客户则能即刻跟踪订单生产进度,开展批次和质量追溯。“以前每月末跟供应商对账,要拿着纸质入库单、采购单逐笔核对,至少要3天才能完成;客户要追溯某批次产品的生产记录,得翻找近一个月的生产台账,最快也要4小时。现在月末对账1小时就能完成,10分钟就可获取完整的生产追溯报告。” 有泽新材料财务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的效率变革。
来源:莲花县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