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中国电信山西公司(以下简称山西电信)紧跟集团公司“云改数转智惠”战略步伐,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打造高效、敏捷、创新的智慧10000客服中心。通过引入大模型、在线客服机器人、RPA机器人、智能座席助理等前沿技术,山西电信构建起融合“智能体”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为一线服务支撑注入强劲动能,成功实现客户服务从“传统人工”向“无人化闭环”的跨越式升级,将客户体验推向智能化新高度。
多元智能工具协同发力,服务交互体验全面革新
为给用户带来更便捷、高效且富有科技感的服务,山西电信整合多款功能互补的智能工具,从服务渠道、交互形式、流程效率等维度,对服务交互模式进行全方位革新。
智能客服机器人深耕互联网渠道,凭借先进的自然语言交互技术,与用户展开高效沟通。目前,其服务范围已覆盖查询账单、宽带报修、投诉申告等常见场景,服务场景数量达327个,为用户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支持。同时,在线机器人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多渠道嵌入,成为互联网服务渠道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电信数字人客服则融合多种AI能力与服务优势,带来独特交互体验。它运用OCR识别技术、活体检测、人证比对等AI技术,兼具语音、文字客服双重优势,让图文与语音交互更清晰顺畅。当前,数字人客服可提供查话费、宽带报修、复机、挂失解挂等十五项热门场景服务,让用户切实感受数字化服务的创新魅力。
10000客服中心以大模型驱动智能体升级,构建起“标签识别-需求预判-策略推荐”全链路体系。智能IVR借助大模型与多模态感知技术,实现236个高频业务“无人化闭环”——本机来电用户可跳过信息核验直达服务节点,高频需求用户享受入口置顶服务;“话务小结”功能自动生成标签,“自动建单”实现语音转写与字段填充,人均节省工单录入时间65秒。此外,中心对照集团标准构建28项随销关键能力,目前已完成26项,通过深化“服务即营销”理念,持续提升在线商机转化率,实现技术革新与服务模式重塑的双重突破。
智能座席助理破解痛点,一线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针对传统客服工作中“效率低、差错高、培训周期长”的痛点,山西电信自主研发并上线智能座席助理系统。该系统融合自然语言处理(NLP)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AI+人工”协同服务模式,具备多模块集中展示、知识实时推荐、服务流程统一、异常实时预警四大核心功能,为客服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智能辅助。
在场景落地过程中,系统通过“历史话务分析→客户需求验证→场景价值评估”的三级筛选机制,优先攻克查话费、查账单等5大高频服务场景。系统上线后,场景激活成功率高达96.34%。依托大模型强大的语义理解与自主决策能力,客服人员单通通话时长缩短10-20秒,服务解释差错率降低5%,新员工培训周期直接减半,一线服务效能得到质的飞跃。
RPA机器人承接重复工作,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传统客服长期受“重复性工作多、人力成本高、数据易出错”问题困扰,一线人员深陷数据统计、工单录入等机械操作,难以聚焦高价值服务。为解决这一难题,山西电信于2025年2月启动RPA机器人一期项目,按“优先级+复杂度”分5阶段落地10个核心场景,覆盖指标监控、运营管理、生产运营全领域。
项目实施后,成效立竿见影:话务指标统计时间从每天2小时缩短至10分钟,质差修复数据分配时间从每次1小时减少至5分钟。RPA机器人主动承接数据统计、规则性调优等重复性操作,有效释放人力,让一线人员得以专注高价值工作。目前,该系统日均节省人力9人,年节约成本12.6万元,数据错误率近乎归零,为运营管理提供精准、可靠的算力支撑。
未来,山西电信将持续拓展用户标签维度,深化大模型与智能体的融合应用,以技术创新推动“预判需求于未言,解决问题于无形”的服务愿景落地,为万千用户带来更高效、更便捷、更温暖的智能化服务新体验,为“云改数转智惠”战略的深入推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 沈加军 通讯员 刘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