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是指具有巨大参数量的深度学习模型,通常包含数十亿甚至数万亿个参数。近年来,AI大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来提高预测能力,从而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甚至出现过“大模型可以取代人类工作”的猜想。
虽然,AI大模型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和潜力,但它目前还并不能完全取代所有传统方法或人类的工作。比如,在一期《歌手》节目中,孙楠获得了13.8%的票数,排名却高于票数占比13.11%的歌手香缇莫。这一结果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广泛讨论,许多人质疑排名的公正性。这道小学生难度的数学题难倒了一众海内外AI大模型,ChatGPT、Kimi、智谱清言、商汤商量、阶跃星辰等大部分大模型应用纷纷翻车,而文心一言、字节豆包等少部分大模型则守住了尊严。
显然,大模型计算仍然有其局限性,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开始“说胡话”,出现“幻觉”。这里的错误我们可以理解为模型在预测或生成结果时,产生了不符合事实、逻辑或常识的错误信息。究其原因,可能是大模型在计算时,数据存在偏差,或者是模型过于复杂,抑或是模型缺乏常识,无法进行思维推理等等。凡此种种,造成了目前大模型的幻觉率仍然较高,这也是产业界缺乏真正颠覆性应用的原因之一,所以,大模型的应用场景还有局限,现在被应用于诸如语言处理、图片处理、物流等非核心领域,比如客服、编程等工作只是冰山一角。但要想根本解决核心问题,让大模型在业务流程中运用得更加顺畅丝滑,又将是一种挑战。
尽管存在挑战,但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数据表明,预计2024年,中国大模型产业规模将达到216亿元。中国已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AI大模型的发展。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也陆续出台大模型产业发展措施,加速大模型应用落地。百度、腾讯、华为、阿里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布局大模型产业,并推出了各自的通用化大模型产品,如“文心一言”“混元AI大模型”等。这些企业的积极参与进一步推动了AI大模型的市场化进程。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AI大模型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肯定的。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构建出更加准确、可靠的大型神经网络模型来帮助我们在铁路信号故障诊断、医学影像智能识别等方面实现效率和准确性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