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鹅座方向,距离我们大约1800光年的位置上,有一颗名为“开普勒-452b”(kepler-452b)的行星,由于这颗行星的条件与地球很像,所以它也被称为地球2.0,科学家甚至怀疑那里有外星文明。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颗行星的具体情况。
“开普勒-452b”是一颗超级地球(简单来讲,所谓超级地球就是指比地球更大的类地行星),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它的半径大约是地球的1.5倍,质量大约是地球的5倍。
(↑“开普勒-452b”与地球的对比)
就本身的个头来看,“开普勒-452b”还谈不上“与地球很像”(毕竟它比地球要大得多),但如果把它的主恒星考虑进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开普勒-452b”的主恒星被称为“开普勒-452”(kepler-452),它是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黄矮星,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037倍,半径约为太阳的1.11倍,表面温度约为5757K,只比太阳略微低了那么一点点(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778K)。
(↑“开普勒-452”与太阳的对比)
我们知道,地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颗生机勃勃的星球,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就是,地球位于太阳的宜居带之中,这使得地球距离太阳既不太远,也不太近,其表面温度正好能让水以液态的形式广泛存在,而液态水则是生命(至少是我们已知的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通常来讲,我们将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1个天文单位(约1.5亿公里),那“开普勒-452b”与它的主恒星的平均距离是多少呢?答案就是:大约1.04个天文单位。
(↑“开普勒-452b”的公转轨道与太阳系中地球、金星与水星的对比)
除此之外,观测数据表明,“开普勒-452b”围绕其主恒星公转的周期大约为385个地球日,也就是说,以我们地球人的时间观念来讲,这颗行星上的一年就是385天。
可以看到,“开普勒-452b”与主恒星的距离以及公转轨道都与地球非常相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它的主恒星又与太阳非常相似,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颗行星也是位于宜居带之中。
可以想象的是,这颗行星可能也像地球一样有山有水,甚至还可能存在大片由液态水构成的海洋,而这样的条件也使生命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也正是因为如此,“开普勒-452b”才被称为地球2.0,那科学家为什么怀疑那里有外星文明呢?原因就是:这颗行星待在宜居带里的时间太长了。
科学家根据观测数据和恒星演化模型估算出,“开普勒-452”形成于大约62亿年前,而在其形成后最多1亿年时间里,“开普勒-452b”就已经形成了,重要的是,在这颗行星形成之后,它几乎就一直位于宜居带之中,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持续时间至少有60亿年)。
相比之下,太阳诞生于大约46亿年前,地球则诞生于大约45.5亿年前,也就是说,“开普勒-452b”待在宜居带里的时间比地球还要长得多。
据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出,如果“开普勒-452b”上存在着生命,它们就应该有非常充足的时间来演化,所以在这颗行星上存在外星文明也不是不可能。
科学家推测,假如说“开普勒-452b”上真的存在外星文明,那他们就可能会像我们人类一样广泛地使用无线电通讯技术。
所以在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曾经利用艾伦望远镜阵列(ATA)对“开普勒-452b”进行了大量的无线电信号扫描,扫描范围超过了20亿个不同的无线电频段,但遗憾的是,他们什么都没有发现。
(↑艾伦望远镜阵列是一个主要用于搜索外星文明信号的射电望远镜阵列)
或许,在“开普勒-452b”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外星文明,又或许,这颗行星上真有外星文明,但他们的科技远超人类,早就弃用了“落后”的无线电技术,而是使用更高级的通讯技术(比如说中微子或引力波),以至于我们根本探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