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全球医学前沿的“大脑”
搜狐网地方资讯
2024-01-26 19:18:44
0

原标题:瞄准全球医学前沿的“大脑”

1月25日,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所的名单中,新添一员: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下称中国科学院医学所)。

这个坐落于杭州医药港小镇的研究院所,顶着两个光环——中国科学院首个以医学命名的研究机构、浙江的第二个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所。这样一家“国字头”的院所为什么选择浙江?又将给浙江带来什么?

挂牌前,记者走进这个尚属年轻的机构,对话科研人员,同时采访了省内外权威学者。

有底气瞄准全球前沿

对不少浙江人而言,中国科学院医学所显得有些陌生。其实,早在2019年,这个研究机构就已经以省院共建的形式“落户”杭州市钱塘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医学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告诉记者,这个研究机构虽然只有“四岁”,但目标却不小,它着力基础科学驱动医学研究,瞄准的是全球最为前沿的生命健康难题。

这个科研机构,的确处处透着新鲜劲:砖红色的建筑崭新、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3岁,更重要的是,十多个高速运转的研究中心,就是瞄准全球前沿难题的“大脑”。

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医学所1号楼,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核酸药物与疫苗中心,最热的话题莫过于疫苗研发。

刚满30周岁的科研人员谢斯滔说,新冠病毒虽然处于低流行时期,但是关于疫苗研发仍是全球医学界“争先恐后”关注的新兴方向。“道理很简单,首先这是一个新型病毒,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一旦掌握了新冠病毒的致病原理,也将对其他疾病的研究带来启发。”他说。

2022年5月,这支年轻的团队仅用95天,就完成了mRNA疫苗的靶向递送技术,获批4项国家授权专利,并与艾美疫苗公司、浙江省疾控中心等进行临床前测试。现在,团队正在利用mRNA疫苗的靶向递送技术研发细胞治疗与癌症疫苗。

中国科学院医学所刚刚成立,团队又如此年轻,瞄准全球前沿难题的勇气从何而来?“对科研人员而言,没有什么比平台、资源更重要。”智能分子诊断中心科研人员李娟告诉记者,一个年轻的国家级平台,就像磁石一般,能够吸引各个学科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大家不同的学科背景、科研经历融合在一起,能够应对更多更复杂的科研难题。

“从分子层面精准诊治重大疾病,是目前全球医学领域共同努力的方向。”谭蔚泓说,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直属研究机构后,医学所有政策的扶持、资源的聚集、人才的支撑,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的巨大优势,这个年轻的科研机构有足够底气瞄准全球健康前沿。

目前,医学所已成立智能分子诊断中心、核酸分子医学中心、创新药物与精准诊疗中心、生命组学中心、临床研发中心等10多个实验室和平台;获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55余项。

落户浙江水到渠成

在中国科学院的科技版图中,目前共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分布在全国各地。“可以说,中国科学院的直属科研院所,总体上代表领域内的最高水准。”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形容,中国科学院的直属研究机构就像一支精锐的“科技部队”,肩负起国家科研重任。

这些中国科学院的直属“战队”中,不乏名声在外的机构,比如在微信公众号上收获不少粉丝的物理研究所,疫情期间挑起大梁的武汉病毒研究所,以及探索浩渺星空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

正因如此,直属研究所的选址更是颇为讲究,科研氛围、资源储备、人才队伍等都在考虑之列。中国科学院直属所的使命,就是紧紧围绕“四个面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中国科学院直属所的选址,不仅要契合国家的科技战略,同时也要契合所在区域的发展布局。”胡金波直言,中国科学院医学所“瞄准”浙江,离不开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以及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的浓厚氛围。

记者梳理发现,中国科学院医学所落地浙江之后,省委、省政府对医学所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提出了“聚集一流人才,产生一流成果,形成一流效应,建设国际一流研究所,带来更多发展惊喜,造福更多人民群众”“瞄准医学科学前沿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高疾病诊治水平,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等目标,给医学所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生物医药领域知名学者、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顾臻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一波红利。“浙江聚集了生物医药板块发展的所有要素,如产业、资金、人才等。”他说,近年来,浙江加大了人才创新的激励力度,让生物医药的科研工作者信心满满。可以说,中国科学院医学所落户浙江是水到渠成。

一片崭新的“试验田”

多位专家学者向记者表示,于浙江而言,刚刚起步的中国科学院医学所相当于一片“试验田”,不少创新尝试,对生命健康领域和生物医药板块意义不小。

在顾臻看来,“从零开始”的中国科学院医学所,聚集了包括医学、药学、化学、材料学等领域的人才。“学科交叉是高质量源头创新的重要保障。”他说,生命健康领域的难题越来越复杂多元,没有哪个学科足以“单枪匹马”地应对,医学所把各学科人才汇集在一起,是颇为先进的理念。

此外,医药联动也是医学所的一大亮点。顾臻认为,药物创新的研究要往前走,必须和临床紧密结合。医学所集纳了临床试验、研究、医药创新的平台,让医和药天然地融合在一起。

还有,产研融合。长期以来,科研机构苦于成果“难出深闺”,而医药企业则担心难以与高精尖的研究接轨。“中国科学院医学所正在搭建一座桥梁,让产学研的融合更为顺畅。”谭蔚泓告诉记者。

从中国科学院医学所的选址便可见一斑。它所在的杭州医药港小镇并不算繁华,但这个面积约5.17平方公里的创业园区,既不缺企业,也不缺人才。这里入驻了全球10大药企中的7家,还有一批国内的创新企业,包括天境生物、华海药业、嘉因生物、明峰医疗等;医药港与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开展专业化的人才培养。

“从源头创新到成果转化的路程,将大大缩短。”顾臻评价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届人形机器人“奥运会”来了!... 2025年刚过一半,光是机器人的大小赛事和展会就举办了不知道多少场。 今时不同往日,具身智能概念带动...
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半岛晨报) 我市正在征集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将遴选...
一键跨越语言关 深圳出租新添“... 近日,深圳巴士集团为该公司近6000辆出租车部署AI智能翻译设备。这款AI翻译设备仅巴掌大小,搭载深...
原创 2... 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我们面前,至少还横着三座必须翻越的“火焰山”。 我们的...
“破茧进化” 竞逐赛场——北京... 古今辉映的首都北京,两场世界级机器人盛会接连举办。 在北京经开区,8月8日至12日,1500多个机器...
2025两岸青年企业家菁英论坛... 本报讯 (记者 李宗长) 8月15日,2025两岸青年企业家菁英论坛暨两岸青年研学交流活动在我省昆山...
中国开发者已成为谷歌全球AI生... 8月13日至14日,2025谷歌开发者大会(GoogleI/OConnectChina2025)在上...
100观察丨从小米到腾讯:互联... 8月14日,腾讯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腾讯总部园区目前已按照规划建成30%,11栋企鹅公寓即将向年轻...
亚马逊云科技增资生成式AI技术...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今年7月,亚马逊云科技在纽约峰会上宣布,向其生成式AI技术创新中心追...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 本报北京8月16日电 (刘诗瑶、占康)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8月15日,神舟二十号航...
“冰丝带”变身“机器人竞技场” 接连承办多项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变身竞技场,首次迎来人形机器人选手。 14日,随着...
宇树机器人跑步赢了“半马冠军”... 8月15日开始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宇树机器人和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金牌得主“天工”机器人在跑步项...
鸿利智汇公布“LED分光装置”...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鸿利智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LED分光装置”专利公布。 摘要显示,本申请...
从中国返美,AI专家余震难消:...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参加完中国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带领团队返美的人工智能(A...
华为Pura80系统显示麒麟处... 近日,华为 Pura80 系列手机推送了鸿蒙 HarmonyOS 5.1.0.217 SP2 版本更...
歌步者取得多合一无线充电器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歌步者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多合...
还原失传技法、建立数字存档……... 8月14日,“人工智能与非遗传承”闵行区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在莘海科技园工业数字化创新中心举行,活动...
栾恩杰:中国探月工程领航者,荣... 在万众瞩目的夜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缓缓拉开帷幕,其中,中国探月工程的首任领航者栾...
追光|在“冰丝带”,机器人们开... 这几天 北京的“冰丝带”迎来了一群 不流汗、不喊累、不怕摔的运动员 它们就是: 人!形!机!器!人!...
维仕声学取得发声单元专利,提高...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维仕声学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发声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