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合发布了一则堪称“炸裂”的征文通知——要求提交由AI作为第一作者的教育研究论文,人类研究者只能作为共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人认为此举是对传统学术范式的彻底颠覆,堪称学术界的“华东起义”。也有人质疑华东师大想干什么?我赞同前一种观点,并由此想到了训导员与警犬的关系。于是我给DeepSeek输入了以下一段话:“这两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起了一个以AI为第一作者的征文活动,引起了一番热议,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就其本质是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我认为AI好比警犬,它可以代替人做很多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但他的能力最终还是要靠人训练出来的,类似的还有海豚以及各种马戏团的动物演员。我们要相信AI并与之实现良好的互动,成为朋友,同时也要坚信人类固有的地位,那就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实践。这是AI所不能替代的。请以此为中心思想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时事评论,谢谢”。以下是DeepSeek所写内容,当然也己经过我的适当加工(微量)。
警犬与哲思:AI时代人类主体性的华丽起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一场别开生面的征文活动,似在社会舆论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巨浪。公然把AI奉为“第一作者”,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AI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态,也是一场关于创作主权与智能边界的大讨论。
将AI比作警犬,这个意象精准捕捉了智能技术的本质属性。警犬拥有超越人类的嗅觉灵敏度,能辨识出人鼻无法察觉的微量气味;它们能进入人类难以抵达的狭小空间,在断壁残垣中寻找生命的迹象。然而,这种非凡能力并非天生,而是经过训练师系统训练、精心培育的结果。AI何尝不是如此?它能在瞬间处理海量数据,识别复杂模式,完成令人瞠目的创作——写出工整的诗歌,绘出精美的图像,甚至生成看似颇具洞见的论文。但这些能力的边界与方向,始终由人类设定。就像警犬不会自主决定搜查目标,当前AI的“创造力”本质上仍是人类智能的延伸与反射。
那些历史上被人类驯化、培养的特殊能力者,构成了理解AI的丰富参照系。海洋馆中的海豚经过训练能完成精妙绝伦的跳跃,马戏团里的大象能展示令人惊叹的平衡技巧,狩猎中的猎鹰能执行人类难以企及的追踪任务。这些动物演员各自发展了某种超越人类自然能力的技能,但这些技能始终服务于人类设定的目标,在人类构建的框架内展现。AI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字警犬”或“硅基海豚”,它的惊人能力令我们赞叹,却不应使我们迷失——它的光芒终究反射自人类智慧的火种。
面对这样的AI,恐惧与排斥无异于因噎废食,全盘接纳又可能导致智能主体的迷失。我们需要一种更为辩证的态度:既勇敢地拥抱这项技术革命,与AI建立深度协作的伙伴关系,又始终保持对人类独特性的清醒认知与坚定自信。
与AI共舞,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将那些重复性、计算性、模式化的工作交给算法处理,就像警犬训练师懂得依靠伙伴的嗅觉而非自己的鼻子。在学术研究中,AI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献海洋中的潜在关联;在艺术创作中,AI可以提供无穷的灵感变奏;在医疗诊断中,AI可以辅助识别难以察觉的病灶迹象。这种人机协作的美丽图景,不是人类能力的退缩,而是人类智慧的拓展,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完美结合。
然而,舞步再美,我们也不能忘记是谁在领舞。在这场日益亲密的人机共舞中,人类必须坚守自己的主体地位,而这主体性的核心,正是人类对未知的永恒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珍贵能力。
AI能够重组既有知识,却难以提出真正革命性的问题;它可以模仿思想的形式,却难以拥有对世界发自内心的惊奇与追问。当阿基米德在浴缸中灵光一现,喊出“尤里卡”;当牛顿在苹果树下沉思,构想出万有引力;当爱因斯坦想象自己追逐一束光,孕育出相对论——这些人类智慧的高光时刻,源于对未知领域最纯粹的好奇,对习以为常最大胆的质疑。这种探索的冲动与思考的深度,构成了人类意识最绚丽的篇章。
AI能够生成文本,但它无法真正理解语言背后的情感重量与文化深度;它可以模拟对话,但无法体验交流中蕴含的生命体验与灵魂共鸣;它可以提供方案,但无法为决策承担道德责任与历史重量。这些人类独有的维度——情感的温度、道德的自觉、审美的体验、价值的判断——构成了我们不可被算法简化的精神高地。
在AI技术高歌猛进的今天,我们或许正面临着一个新的“人类定义时刻”。就像望远镜发明后,我们重新理解了宇宙与自身的位置;就像进化论提出后,我们重新审视了生命的由来与意义;AI的兴起迫使我们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意味着什么?
答案不在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也不在对变化的恐惧回避,而在一种辩证的智慧中。我们要像训练师了解警犬一样了解AI的能力与局限,像骑手与骏马一样与AI形成默契配合,同时永远珍视和发展那些使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核心特质——批判性思维、道德自觉、审美创造、情感共鸣,以及对真理和意义的不懈追求。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未来:AI成为我们得力的警犬伙伴,在数据的森林中帮我们追踪线索、预警风险、拓展感知;而人类,永远是那个手握缰绳的引导者,决定前进的方向,赋予旅途以意义,并在浩瀚的未知星空中,永不停止对更深邃真理的追寻。
人机共生不是人类时代的黄昏,而是人类智慧新一轮的华丽日出。当我们既懂得善用AI这把利器,又不放弃思考的主权,人类文明将在技术的浪潮中不是被淹没,而是乘着浪头,航向那些连最先进的算法也无法预见的远方。
“与其羞羞答答的用,不如光明正大的比武”。这句话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