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晖
10月10日至11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烟台市调研并指导市委常委会会议。他强调,要扛牢经济大市勇挑大梁使命担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烟台调研期间,林武特别关注了一件“仰望星空”的大事——商业航天。
10月11日上午,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烟台海阳成功发射。林武来到东方航天港,观看火箭发射过程,了解发射指控和保障情况。
被网友亲切称为“大胖子火箭”的引力一号,是我国研制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此次发射任务是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二次飞行。这型火箭首飞于2024年1月,曾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火箭等多项纪录,扩充了我国中低轨卫星多样化、规模化发射能力。
火箭腾空而起的背后,是山东布局商业航天新赛道的雄心。
就在同一天,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会议在海阳举行——这是山东首次在省级层面召开商业航天会议。林武会见了出席会议的院士专家代表,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推动更多成果落地,助力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什么是商业航天?就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新增长极,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
商业航天,是建设航天强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商业航天新增长引擎。今年的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商业航天也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
山东何以能在这场“飞天竞赛”中崭露头角?
今年10月10日,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焉杰对外提到,“作为山东独具的海上发射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成功保障19次海上发射任务,将12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
提到“海上发射”,不得不提的就是烟台海阳,这也是此次火箭的发射地。
海阳市位于胶东半岛南端,因地处黄海之阳而得名。在过去,提到航天发射中心,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酒泉、太原、西昌,后来又加上了海南文昌。如今,烟台海阳成为了“新星”。2019年,山东在烟台海阳海域完成我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此后,东方航天港建设拉开序幕。公开报道显示,东方航天港是我国最年轻的卫星发射基地,也是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
为什么是海阳?一方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地处黄海海域,可通过短距离海上运输,灵活选择发射点,满足小倾角、太阳同步、极轨等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制造基础良好。海阳所在的烟台,是工业大市、制造业强市,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强,可为火箭发射整个产业链条提供保障。
今年8月以来,东方航天港已密集完成多次海上发射任务。捷龙三号遥六、遥七、遥八运载火箭从海阳出厂后,在同一海域连发连捷,展现了其高效的组织发射能力。
以海上发射为核心牵引,山东全省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
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火箭制造、卫星研发、航天文旅等,已形成“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济南、泰安主攻液体火箭制造、试验以及卫星研发应用等,一大批优质航天产业项目落地投产。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已形成覆盖国家重大工程与商业星座运营的完整测控能力。
一盘棋布局,全链条发展——山东的商业航天,正从“星星之火”走向“系统成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已为未来三年画出了清晰的“追梦路线图”。
10月1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海阳举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到2027年,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力争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在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应用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打造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