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业之新遇上资源盘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附近,一座闲置楼宇盘活改造后被纳入园区“一核两翼多点”布局,变身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创新社区。不断涌入的新企业、新技术、新业态,让沉寂楼宇跃升为未来产业引擎。
用“新”盘活存量,盘出发展增量,新在业态,更新在视角。从不同视角看存量资源,可以发现“闪光点”,找到新潜能。从科技着眼,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与高校互嵌互补,让藏在“深闺”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快步走向生产线;从转型着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老品牌、老产线释放新产能、新价值;从融合着眼,站产城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在“以站带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的大循环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在一起,为闲置载体带来新机遇。种种盘活视角找到的不只是方法,也打开更大空间。向“新”的背后是向“需”,围绕产业之需、发展之需创新求新,能够持续盘出空间、盘出效益、盘出活力。
盘活文章,切入点是“盘”,落脚点在“活”,“盘”的种种新意,最终都要落在这个“活”字上。
这个活字是思路之“活”。如何立足资源禀赋,量身定制盘活路径?手上有招,心里更要有“谱”。摸清区域内技术图谱、产业图谱、生产力图谱,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存量资源才能“活”起来、火起来。“过去企业找场地,我们要翻遍十余个电子表格,现在,鼠标一点,一目了然。”借助数字技术,南开区一街道把盘活工作做得更精准。只要点开小程序里的“存量资源”地图,八十余处闲置厂房、各类楼宇等数据和信息就能实时呈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服务,越来越多的存量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思路打开、视野放开,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碰撞、融合,创造出更多新场景、新模式、新路径,从而释放“盘”的更大效能。
这个活字是动能之“活”。盘活,盘的是资源,激发的是动力。有的闲置楼宇盘活后,一座楼就是一条链,不仅存量资源“老树发新枝”,也与周围产业集群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从这个角度看,盘活的意义已从传统的更新空间、焕新业态,升级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这样的盘活,着眼的不只是闲置资源如何利用、老旧空间是否面貌一新,更是提升城市的业态、功能、品质,走好内涵式发展路子。
“新”中挖潜力,“活”中出动力,在更多维度上求新、在更大范围内挖潜,探索多元盘活路径,存量“宝库”会带来更多惊喜。
(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