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市调机构Dell'Oro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 年上半年不仅终结了两年的下滑颓势,整体增长4%,竞争格局更是大洗牌。全球电信设备市场这波复苏,华为以 31% 的份额领跑,排除北美市场后更是狂揽 40%。
此外,中兴直接冲到全球第四、非北美市场第二,反观诺基亚、爱立信这些老牌巨头,份额反倒悄悄降了。
最让我感慨的是华为的“断崖式”领先。
31% 的全球份额看着只是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深耕。这两年全球运营商都在往 5G-A 和智算网络转型,华为早早就布局了全栈解决方案,从基站设备到核心网,再到 AI 驱动的网络运维,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客户根本没法拒绝。
而且排除北美市场后份额直接飙到 40%,更说明它在欧洲、东南亚、中东这些主流市场的竞争力有多强。毕竟谁也不会跟稳定、高效的技术过不去。
中兴的逆袭更像是 “厚积薄发”。
全球 10%、非北美 14% 的份额,可不是靠运气拼来的。上半年它光研发就砸了 126.6 亿,占营收快 18% 了,手里攥着 9 万多件全球专利申请。更聪明的是它的 “连接 + 算力” 战略,不仅稳住国内运营商的基本盘,还跟着中资企业出海,在东南亚、拉美搞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建设,连手机国际市场营收都涨了 30%。这种 “技术 + 市场” 双轮驱动,把诺基亚 13%、爱立信 12% 的份额压得死死的,逆袭第二太合理了。
再看诺基亚和爱立信,份额微降其实早有预兆。
这两家老牌厂商总在吃 4G 时代的老本,在 5G-A 的关键技术上动作太慢,而且产品线太依赖传统基站,跟不上现在运营商对 “算力 + 网络” 的融合需求。更要命的是,它们的成本控制远不如华为、中兴,同样的设备,中国厂商能做到性价比更高、交付更快,客户自然用脚投票。
有朋友说这是 “地域保护”,我真得反驳两句。华为、中兴在海外市场的份额都是拼出来的。中兴海外营收都到 209 亿了,华为在欧洲拿下多个 5G-A 订单,靠的全是技术实力。反观思科,在非北美市场才 3% 的份额,全靠北美市场撑着,这才是真的 “依赖保护”。
在我看来,这格局变化藏着两个关键信号:
一是全球电信设备竞争早就从品牌比拼变成了技术性价比竞赛,中国厂商的研发投入和快速迭代能力,正好踩中了行业节奏;
二是算力网络成了新战场,华为、中兴提前布局的 AI 和算力融合技术,比诺基亚、爱立信的传统设备更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