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数据”,不只“数据大”
金台资讯
2024-01-29 07:37:40
0

原标题:网络“大数据”,不只“数据大”

在重庆市人力社保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介绍人力资源大数据信息库。新华社记者 唐 奕摄

贵州省贵阳市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展馆现场。何晓璇摄(人民视觉)

在各类网络平台上,“算法”成为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精准推荐,它改变了过去“人找信息”的搜索模式,逐步实现“信息找人”。

关于“算法”,人们观点不一。有人认为,它方便了用户,提供了更精准的网络服务;有人认为,它在“算计”用户,造成“信息偏食”等问题;还有人认为,作为一项技术,它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用正确价值和规范去驾驭。

自今日起,本版推出“透视‘算法’”系列报道,解读“算法”带来的变化与影响。系列报道第一篇,关注大数据时代网民获取信息习惯的变迁。

现状

内容更丰富,平台更多元

“以前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打开浏览器搜一下。现在除了搜索网页,也会去微信或短视频平台找答案。”北京市民王瑛向记者展示了一段短视频:“你看,前两天下厨,想做一道鱼香肉丝,抖音一找,教学视频就出来了。”

王瑛今年36岁,从2000年左右开始接触互联网。最初10多年,她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搜索引擎上检索,二是浏览门户网站。但最近几年,这种习惯开始改变。“现在网上信息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甄别起来比较费力。有时需要特定信息时,在手机软件中更容易找到结果。”她边介绍,边打开手机界面:“比如,想找购物信息,就去淘宝逛逛;想看电影,就去猫眼找找;想了解明星动态,就去微博看看;想获取专业知识,就去知乎搜搜……”

在王瑛看来,这种改变是不知不觉形成的。每天频繁使用各类手机软件,“顺手搜一下”并不费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用多个平台搜索信息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搜”完之后,手机应用会记住自己的需求,主动推荐感兴趣的信息,省时省力。

王瑛的用网经历具有一定代表性。记者针对120名用户的搜索行为作了一项小型调研,结果显示:所有人均有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但将其作为唯一选择的仅占15%。多数人表示,自己会在各类手机应用中检索信息,并时常浏览各平台推荐的信息。比如,获取生活经验类信息,很多人都会选择刷短视频,“遇事不决,视频来学”。

行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023年6月,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8.41亿人。但近七成用户也会通过短视频完成搜索,微信“搜一搜”月活跃用户也已超过8亿,几乎与搜索引擎用户总量相当。另一项调查也显示,用户平均每天会在 3.8个平台上搜索信息。

挑战

信息杂芜与“平台壁垒”

虽然网上信息量更大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了,但不少用户仍表示“存在使用体验不佳的情况”。

信息杂芜是原因之一。“现在网上营销信息较多,虽然大多标注了‘广告’字样,但毕竟需要甄别,影响使用效率。”王辉是一名金融分析师,经常需要在网上检索信息,且对信息质量要求较高。但他发现,现在找到一张“纯净的网页”非常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他的工作节奏。

王辉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在网上检索信息时,显示结果中很多都是广告链接。比如,搜索“培训”二字,排名最靠前的两个结果均为商业培训机构广告。

据了解,各大搜索网站也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如何改变行之有年的商业模式,还是个尚待破解的命题。“广告是网站主要盈利来源,目前业界只能尽量优化广告信息,提升用户体验,但要彻底转型,还需一定时间探索。”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

除了信息杂芜,互联网界还不同程度存在“平台壁垒”现象。

据了解,过去,综合类搜索网站是各类网络平台获取流量的主要入口,通过一个搜索框、一个关键词,用户可以搜到全网各个平台的信息。而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来临,美食、家居、旅游、短视频等垂直平台用户规模越来越大,每个平台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大数据库”,这个“大数据库”不仅包含海量优质信息,还囊括了用户使用习惯等数据。动辄坐拥上亿用户的网络平台不再需要其他平台“引流”,这些数据便被视为独家资源,不再对外开放。这导致用户很难通过综合类平台搜到所有需要的信息。

趋势

向智能化与精准化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家数据局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数据产量已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0.5%。更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据总量或占全球近3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但目前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数据应用潜力释放不够、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等问题。”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表示。

在这一背景下,仅仅“数据大”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还要进一步实现“数据精”“数据准”,从而有效降低用户获取信息成本,提供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的内容服务。在这种需求驱动下,“算法”技术应运而生。

“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关联节点。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人工智能正在科研、贸易、交通、医疗等诸多场景中改变人们沟通的方式。其“活字典”、移动的“大百科全书”的特性,加上越来越接近人类水平的语言理解和生产能力,让其“答复”既有常识性,又呈现出集成创新性。

因此,在互联网海量数据基础上,“算法”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兴趣偏好和需求进行分析归纳,描绘出用户画像,打上特性“标签”,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精准化、个性化的定制推荐。

在“算法”技术的调配下,用户每次打开手机应用,都可以收到针对个人需求的信息推送。同时,平台通过不间断收集信息,会变得越来越“懂”用户——打开购物网站,近期想要购买的产品已被推荐到首页;进入短视频平台,接踵而至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视频内容;浏览旅游软件,想去的地方一一列在眼前,连机票购买链接都放好了……这一切,正是凭借日渐成熟的算法技术才得以实现。

然而,有人担心,“算法”在大数据时代精准调配网络信息、提升服务水准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偏食”、网络沉迷、数据泄露、技术滥用等隐患。这些问题多大程度存在?又有哪些破解之道?我们将在“透视‘算法’”系列报道第二篇进行解读,请大家持续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梅卡曼德机器人邵天兰:具身智能... 投影上原本正展示着的公司介绍PPT被切换成了京东的购买记录,页面上是一件蓝色衬衫,正是梅卡曼德机器人...
Arm 推出神经技术:业界首创... 在刚刚结束的 SIGGRAPH 2025 大会上,Arm 发布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 ——Arm ...
鸿蒙终端突破千万装机节点 头部... [ 鸿蒙应用商店显示,微信鸿蒙版安装量已突破1100万次,成为排名榜单中用户最多的APP。 ] 当搭...
卧龙电驱拟赴港上市加码新风口业... (图片系AI生成) A股机器人板块再掀上涨潮,中期盈利大增的概念股卧龙电驱(600580.SH)连收...
北京方案展11个数字产品全新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简称“服贸会ICT展”),...
开售!智元保姆机器人售价10.... 开售!今天,智元机器人正式在智元商城及京东商城开售。远征A2人形机器人售价62万、远征A2青春版售价...
石家庄五环阀门取得耐氯插板阀密...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石家庄五环阀门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耐氯...
星纪魅族CEO展示魅族22样张... 2025年8月18日,星纪魅族CEO黄质潘在社交平台分享魅族22拍摄的样张,并表示,“这一代影像能力...
谷歌超级编码智能体正式上岗!1... 新智元报道 编辑:元宇 【新智元导读】8月6日,谷歌正式发布编程智能体Jules,摘掉了「测试版」...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科技成果亮... 人形机器人“巡霄”。(西安交大供图) ■记者 任娜 通讯员 宋佳欣 罗云彤 2025世界人工智能运动...
“AI谣言”为何易传播难防治?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当前,AI(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广西风电装备首次出海 8月16日零时,随着最后一片长89.6米的智能风机叶片稳稳落在巴拿马籍杂货船“博润九州”轮的甲板,产...
造车新势力“复活者联盟” 撰文 / 魏 微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张 萌 “一见钟情!毫不夸张,这就是新能源界的迈巴赫。...
追觅跨界电视赛道:一场危险的战... 近日,有媒体报道,智能清洁家居品牌追觅进军电视赛道,公司已成立追觅智显事业群,把创维显示器团队的多个...
CENI十年,将如何改变我们的... 8月19日—21日,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将在南京拉开帷幕。今年大会正好是我国通信信息领域首个国家重...
小光点激光模组的性能与应用场景 在精密制造、医疗诊断、智能传感等领域,“精准定位”“精细标记” 是核心需求,而小光点激光模组凭借 “...
打造智慧家庭“最强大脑” 贵州... 8月15日,“移动爱家・智享生活 ——2025 贵州移动超级电视・超级 AI 家发布会” 在贵州广播...
小米德国首家官方旗舰店即将开业... IT之家 8 月 17 日消息,小米德国官方账号 8 月 15 日宣布,小米即将登陆埃森,德国首家小...
首个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诞生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郭宇靖、张骁)在17日于国家速滑馆上演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
原创 三... 在2025年的旗舰手机战场上,大家似乎都在比拼“谁更强大”:比性能、比影像、比续航,导致的结果是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