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14日电 (记者 梁婷)《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报告14日在2025东湖论坛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未来产业呈现出“东亚—北美—欧洲”三极共存、层次分明且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中国未来产业创新资源呈现高度地理集聚特征。
该报告由武汉大学(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共同研制。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创新协作三个维度,全面刻画了全球及中国知名企业在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五大产业领域中的创新格局与发展态势。
报告指出,全球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沿着两条路径同步推进:一方面依赖跨领域技术的系统融合与生态构建,另一方面则依托于专业方向上持续深耕所构筑的核心能力。两种模式相辅相成,为全球科技经济格局的演进提供了多元动力。
报告显示,日本与美国构成第一梯队,美国企业在未来信息与未来健康产业表现突出,日本企业优势集中于未来制造与未来材料产业;中国与德国共同组成第二梯队,显示出强劲的追赶势头,中国在未来信息产业表现亮眼。
据报告显示,中国未来产业创新资源呈现高度地理集聚特征,形成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三大区域为引领的发展格局。湖北正在未来产业的创新赛道上跑出差异化优势,在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领域呈现多点布局的创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材料与未来健康两大前沿领域,湖北省企业暂未进入全国前五十强,揭示了区域产业布局的结构性短板,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发力的方向。
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李纲建议,湖北在巩固光通信、高端制造等既有优势的同时,应加速在未来材料、生物医药等潜力领域实现战略性突破,构建更加均衡且富有韧性的未来产业生态。(完)